台灣網

蔡英文的“小確幸”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1月28日 08:40:00A

  在內部事務焦頭爛額之際,美國給蔡英文當局送來了些許溫暖。本月上旬,美國眾議院兩位議員共同提出“臺灣安全法草案”,意圖加強美國與臺灣地區的軍事交流,常態化對臺軍售。16日,美國參眾兩院就“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最終法案版本達成一致,將送交總統批准。還是在本月中旬,“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向國會遞交年度報告,呼呼美國政府應邀請臺灣,參加由美國主導的雙邊或多邊安全演習。臺灣當局心中大喜,不停感謝,蔡英文更譽臺美關係處於歷史最佳時期,成為蔡的政績亮點。

  美國對華長期執行“兩手戰略”,世人諧知。合作抑或遏制是主流,卻是由當時的國際環境以及中國的國力決定的,但是,無論何種為主流,另一種手段也必定貫穿始終。在這個背景下,美國國內出現一些反華言論,出一些“友臺”法案,乃至美軍太平洋艦隊到南海“自由航行”都不奇怪。特別是美國國內始終存在一股“反華”勢力,而美參眾兩院更這股“反華”人物的大本營。臺灣在美長期經營美參眾兩院,下本錢遊説,近年來不斷有“親臺”議員提出各式“友臺”議案,更是情理中的事。

  美國參眾兩院的各類“友臺”議案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行政部門、美國軍方互相唱和,有時是虛張聲勢,為行政部門及軍方造勢,有時是為政府部門製造遏制中國的“大棒”。中美建交幾十年來,從“與臺灣關係法”、對臺軍售到口頭“六項保證”付諸文字,乃至經貿領域各項談判,中國早己領教,它也不斷證明,這些對中國起不了大作用,甚至,從反面促進中國不斷發展。

  美國參眾兩院的“友臺”議案,有時也是國會與總統爭權的鬥爭工具。美國號稱“三權分列”,但總統與參眾兩院的矛盾始終存在,國會與總統爭話語權,更是對歷屆總統的考驗。兩院利用法案杯葛總統,限制總統權力,給總統行政出難題,是常用手段。1999年美國會“親臺”議員提出“臺灣安全加強法”給中美關係設障,當時中美關係正處多事之秋,這類議案不符合美國利益,明顯是給總統出難題,據説行政部門頗費週折才擋住該案。現在,美參眾兩院密集炮製“友臺”法案,很難説沒有國會鬥爭特朗普總統的成分在內。

  當然,不管美國國會出於什麼目的提出“友臺”議案,都會成為中美關係前進的障礙,影響中美關係的發展。但是,臺灣當局要思考的是,臺灣真能在這些議案中得到什麼?美國真能冒著中美關係倒退的風險來實施這些所謂的“法案”?臺灣的經濟還買的起要價越來越高的美國“對臺軍售”嗎?

  中美關係己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關係,它關乎中美,也關乎世界。雖然有些國家出於私利,不希望中美關係正向發展。但是,中美有識之士都清楚,中美和則兩利,鬥,會影響中國的發展進程,美國也同樣會遭受損失。這些年來,美國從“亞太再平衡”戰略到特朗普剛提出的“印太戰略”,正説明美國圍堵中國越來越力不從心。相應地,美國國會在涉臺問題上提出越來越多“友臺”議案,也正説明,美國對自已的對臺政策越來越沒有信心,就象“對臺六項保證”,原來口頭念一下,就能讓臺灣安心,現在雖印成字符貼下,臺灣睡不著,美國心裏也不踏實,所以,就想多貼幾張而己。

  美國毋庸置疑地是當今世界頭號強國,但中國已成長為不懼任何威脅的大國。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更是歷史趨勢。臺灣當局想從中美關係中漁利,暫時可能有口惠,長遠必定實難至。甚至,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蔡英文當局,美國“親臺”議員的“友臺”議案,如果是能讓你在內外交困中暗爽一下的“小確幸”,那就高興一下吧,但千萬別當真,絕對沒好處的。(台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