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 十九大】人才是鄉村振興戰略成功的關鍵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1月07日 17:58:00A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報告中兩次提到了“鄉村振興戰略”,我認為這是破解“三農”問題,更是促進農業發展、繁榮、農民增收的根本之策。與此同時,報告裏還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無疑向社會各界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即資源要素配置要繼續向“三農”傾斜,補短板,強弱項,“三農”事業大有可為。但由於發展條件和能力的差異,中國鄉村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不協調、不平衡問題。當前,農村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長期以來,在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農業農村現代化始終是薄弱和短腿環節。補齊農村這塊短板,是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新時代鄉村如何振興?我認為首先要做好鄉村規劃,建設好美麗鄉村,然後吸引青年返鄉,鍛鍊出一批致富帶頭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有強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撐,但人才和科技終究需要根植于鄉村規劃這條線上。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考慮到多個方面,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四個發展迅猛的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二三線城市的發展都讓人讚嘆。但我國更多的區域單位是鄉村,就城市發展速度相比,大多數鄉村的發展比較緩慢,只有個別鄉村如江蘇省華西村的發展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
鄉村發展緩慢,除了勞動力、鄉村底蘊等因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缺少有效的鄉村規劃,在沒有發展綱要以及執行者執行的情況下,鄉村的發展可謂是走一步看一步,一切由鄉村幹部説了算,後面的發展又由下一任幹部説了算,如此反覆。
我們的鄉村規劃圍繞著兩個難題:一是無法為全國的鄉村制定統一的規劃,這是因為我國地理遼闊,各地文化、語言均有不同,尤其是55個少數民族的規劃制定更不能做統一部署。另一難題就是在對農村規劃實施的主體中,缺少對農村規劃的能力。
國家有國家的規劃,城市有城市的規劃,鄉村自然有鄉村的規劃。只不過我國村莊數量極多(村莊上面還有近6億農村常住人口),分佈廣闊且鄉村規模相對較小,再加上我國各地文化複雜多樣,鄉村規劃更是不能一概而論。不過,做國家規劃的人們一本都是全國各地精英中的佼佼者,為各個省份做規劃的也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然後各個城市將優秀的和普通的攬去,更多的人是再給企業打工。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哪些人在給鄉村做規劃?
當前,鄉村規劃的制定者以及執行者主要以年齡大、文化知識水準低的人群主導,他們在村民中有一定的號召力,但並不具備治理一片區域的能力,當上頭政府下發文件要求進行鄉村規劃時,也只能依葫蘆畫瓢湊合了事,鄉村規劃的基礎從本質上已經不牢固。
鄉村規劃的設計對鄉村發展必不可少,如今一家公司對企業發展的規劃都需要專人來做,更何況一個區域的發展?既然如此,國家為可以通過培養一大批專業的規劃人才到各個鄉村進行學習和研究,通過不同鄉村的人文、發展、經濟情況制定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的發展規劃,經當地政府同意後成為具備法律效應的當地發展規劃,每一任鄉村幹部都必須按照鄉村規劃進行工作。
這些規劃人才能夠更加客觀的對鄉村進行了解,能夠通過自己獨特的觀察看見鄉村未來發展的潛力和方向,因此能量體裁衣做出適當的規劃。這項工程的規模將非常龐大,耗時也會非常長,但我相信如果這麼去做,能夠給超過80%的鄉村提供符合鄉村情況、適合鄉村發展、最大限度發揮鄉村經濟效用的規劃。
唯有如此,鄉村才能夠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實現繁榮與興盛。。(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等作品)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推薦
-
【十九大回聲|大家談】十九大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12月13日 -
【大家談】國企改革為十九大後全面改革創造條件
12月13日 -
【大家談】十九大是中國經濟指路明燈
12月13日 -
宋清輝:中國自貿區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