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學思踐悟十九大】自貿區向十九大交上出色答卷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1月01日 07:11:00A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北京召開。這次歷史性的會議將為今後幾年中國經濟政策的走向指明方向,從中也可以幫助人們領會今後五年的經濟政策。近10年來,中國經濟已經正式告別“粗放式”擴張,兩位數成長成為過去式,但中國經濟前景依然光明,偉大復興步履堅實。過去4年,中國GDP年均增速7.2%,繫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高。從整體來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大趨勢沒有變,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好一點的結果。

  當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走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國際社會亦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倍增。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之所以值得外界期待,主要立足於中國經濟“四個沒有變”的判斷:即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因此,完全可以預見,今後一個時期之內,支撐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準的積極因素將會不斷增強。假以時日,不斷迸發出來的“新動能”亦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支撐。

  一是“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不但為調速換擋中的中國經濟提供巨大的空間和動能,也為緩慢復蘇中的世界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二是2017年國企改革從“混改”方面取得突破,成功培育出經濟發展新動能。我們可以看到,在相關省市國企改革方向中,混改已經成為地方國企改革的主要發力點。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國家正在推出多項政策舉措。

  三是自貿區制度創新釋放出經濟發展新動能。自貿區不是一般性的“貿易園區”,它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新高地,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張“新名片”。當前,我國在自貿區建設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實現了創新與突破,不僅豐富了黨的治國理政實踐,而且為中國今後一個時期提升自貿區建設水準、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奠定基礎。筆者作為自貿區研究者,期待自貿區有更多的制度紅利,進一步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並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特色經驗。

  與此同時,中國各地自貿區還要堅持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聯動推進,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投資貿易便利化制度改革等,加快科技體制和金融開放創新,打造制度創新的新高地。更重要的是,各地自貿試驗區還要接地氣,為老百姓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在商事登記、民生便利等方面帶來的切身的變化。在堅決貫徹國家戰略的同時,只有讓自貿區改革成果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才能夠在更大範圍內提高自貿區改革創新政策的獲得感和認可度。

  當然,這些改革取得的成果,離不開立足本職崗位做出貢獻的廣大自貿試驗區黨員幹部。他們作為奔赴在自貿試驗區建設最前沿的骨幹力量,其思想認識、作風形象和工作水準均直接關係到自貿區建設的成敗,關係到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和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因此,全國各地自貿區的黨員幹部,一定要牢牢記住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努力耕耘好自貿區這塊改革試驗田,做開放先行者,為黨的十九大交上出色的答卷!

  這不但是一份殷切囑託,更是一項歷史使命。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提出要求。他強調,上海要解放思想、勇於突破、當好標桿,對照最高標準、搜尋短板弱項,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亮明我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筆者相信,作為全國首個自貿區,上海自貿試驗區將會以掛牌4週年和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契機,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在自貿試驗區改革上有新作為。並讓改革成果走出試驗田,在全國或者部分自貿區開花結果。(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等作品)

責任編輯:張潔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