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臺籍委員江利平:兩岸交流要像“熱幹面”一樣彼此交融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3月15日 13:45:00A

  臺籍全國政協委員江利平。(台灣網 吳曉寒 攝)

  台灣網3月14日北京訊 (記者 吳曉寒) 早上6點多起床,晚上11點多休息,白天積極討論建言獻策,夜裏挑燈研究學習,這持續十多天“白加黑”“連軸轉”的工作狀態,是臺籍全國政協委員江利平在全國兩會期間習以為常的每一天。江利平表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認真做好自己的履職工作,情係祖國,積極作為,“不能辜負人民的期望,不能辜負時代的要求”。

  書本中的寶島臺灣,那是我的故鄉

  1946年,江利平的父輩從臺灣來到大陸,1963年,江利平在武漢出生。雖然從小填各類表格時,“籍貫”一欄寫的是臺灣,但江利平眼中的故鄉僅限于書本描述中、父輩言語裏。

  “父輩當時談到家鄉是富饒的寶島,跟我們小學學的課本是一樣的。”江利平説,臺灣是祖國的寶島,物産豐富,這是他對故鄉的第一印象。隨著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交流大門終於打開。2008年江利平因為工作關係第一次來到了臺灣,這是他與故鄉的第一次接觸,他稱之為“感性的接觸”。“第一次到臺灣感受到故鄉之前是遙不可及,現在我們跨過海峽來到故鄉是非常激動的。”雖然之前通過與臺灣的家人互通書信、照片往來以及了解相關資訊,江利平已經對臺灣的經濟社會情況有了大致的印象,但真正站在故鄉的土地上仍讓他激動不已,見到臺灣的親朋好友也令他倍感親切,他認為兩岸民眾骨肉相連、血濃于水的感情是不可能被割裂的,“任何人都不能割裂”。

  江利平是臺南人,很多親屬也生活在臺灣南部,平時通過微信、電話交流,一次又一次到大陸參觀,臺灣的家人們也對大陸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對大陸經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感到非常吃驚”,江利平説,在來大陸之前臺灣的親戚會覺得這兒很窮很落後,但隨後的所見所聞讓他們徹底改觀,對大陸的印象越來越好,“他們非常佩服大陸的發展,大陸的成就。”

  的確,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祖國大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江利平看來,兩岸經濟發展已經出現了較大差異,特別是大陸取得了飛躍的發展,“我們大陸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這個階段,我們對我們國家自信,對我們制度更加自信”,反觀臺灣的經濟社會發展,跟大陸相比明顯滯後。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臺商來大陸發展,共用改革開放的成果,一批臺商二代通過在大陸的生活,對大陸經濟社會、制度認同越來越高。“通過經濟融合發展促進兩岸民眾一家親、心靈契合”。

  江利平説,改革開放使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得到提升,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極大的改善,“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驕傲”。

  兩岸交流要像“熱幹面”一樣彼此交融

  在日常工作中,江利平對各個領域的兩岸交流接觸都比較多,兩岸文化交流讓他格外上心。“中華文化是兩岸交流的‘最大公約數’”,江利平説,兩岸同胞對弘揚中華文化也有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由於臺當局對臺灣青年進行“去中國化”教育,在臺灣教育體系中把大陸與臺灣割裂開,導致臺灣青年不了解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不了解臺灣與大陸的歷史淵源,更造成臺灣青年目前對兩岸關係片面的了解和認識。“要讓臺灣青年認同我們的文化自信”,江利平相信,歷史終究是歷史,任何人都不能割裂,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歷史終會恢復到本來的面目。

  在去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江利平代表臺盟中央、全國臺聯作《團結兩岸青年 共同反對“臺獨” 開創美好未來》的發言。談及此次發言的初衷,江利平表示,青年是兩岸發展的未來,也是國家的未來,兩岸青年在兩岸關係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讓兩岸青年在國家認同、民族認同上獲得共識,那麼將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有著重要意義。

  “骨肉天親,同氣連枝。無論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青年都將歷練成為社會的棟樑、承擔起民族復興的使命。”未來在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文化交流方面,江利平建議,可以通過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來研究如何傳承中華文化,可以通過兩岸青年到臺灣去、到大陸來的雙向交流,讓彼此思想發生碰撞,心靈産生激蕩,使兩岸文化交流能夠從小、從青年時期就紮下根,減少隔閡,增進共識,“這樣對我們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特別是年輕人未來挑起兩岸發展的重擔,將會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回想起2008年承辦“兩岸和平小天使”交流團到臺灣交流的經歷,江利平感觸很深。“我們組織了湖北53名小學生和初中生赴臺進行文化教育交流”,江利平説,當時是汶川地震發生後不久,兩岸小朋友合唱了一首《感恩的心》,飽含深情的歌聲讓臺下的觀眾熱淚盈眶,在大災大難面前,再一次體現出兩岸同胞骨肉親情、血濃于水的真摯情感。江利平説,兩岸小朋友通過那次活動到現在還保持著密切聯繫,通過對學習、對人生積極探討,感情更加深厚。這也展現了兩岸小朋友通過文化交流、感情交融,可以促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加強心靈契合。

  在江利平看來,兩岸交流講的通俗易懂些,就像是武漢的特色小吃“熱幹面”,面和香油、芝麻醬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也分不出來面和香油、芝麻,那是緊密的連結在一起的”。

  今年的全國兩會格外有“精氣神”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這次參會感覺整個會議大家精氣神充分體現出來了”,説到今年參會跟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江利平説,今年的全國兩會非常重要,全國人民也高度關注,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所代表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歷史使命、歷史擔當也充分體現出來。

  “我們與臺灣有緊密的聯繫,有鄉情、親情”,作為一名臺籍委員,江利平表示,要充分發揮臺籍委員的特色和獨特優勢,在國家參政議政的平臺上,發出臺籍委員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堅決反對“臺獨”、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堅定聲音,促進祖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

  兩會前夕,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公佈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項措施,得到了臺灣同胞的熱烈響應。對於31項措施的發佈實施,江利平表示非常高興,倍受鼓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江利平認為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要對政策的實施進一步跟蹤調研,傾聽臺灣同胞對政策落實的建議。同時,把需要解決的問題向有關方面反饋,讓臺灣同胞能夠切切實實得到實惠,感受到大陸對臺灣同胞真誠的善意,切實享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使這些措施能夠生根開花結果。

  對於未來的履職計劃,江利平表示,作為連任委員,他將繼續按照政協章程要求,履行好委員的職責,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針對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建言獻策。同時也要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建言獻策,為祖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貢獻力量。(完)

責任編輯:吳曉寒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