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一個不能少】“精準扶貧”讓大山裏的貧困戶對生活燃起希望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1月05日 10:46:00A

“精準扶貧”讓大山裏的貧困戶對生活燃起希望

  陳永添是典型的因病致貧戶,女兒患有地中海貧血症,正是“精準扶貧”,讓他對生活又充滿了希望。(台灣網 李寧 攝)

  台灣網11月5日訊 (記者 李寧)當北方多地傳來降雪降溫的消息,山城定南的道路兩旁依然鬱鬱蔥蔥。同樣沒有進入“冬季”的,是瀰漫在這片土地上的脫貧攻堅的熱潮:黨員幹部爭分奪秒下鄉調研、部署工作;基層群眾在田間地頭、生産車間緊張勞作。路邊不時映入眼簾的“精準扶貧”標語揭示:這裡正在進行著一場火熱的脫貧攻堅戰。

  定南,位於江西省贛州市最南端,自古就是贛粵兩省交通的咽喉要地、商賈要道。然而由於自然環境的限制,這裡遲遲未摘貧困帽。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該地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小山城呈現出一股你追我趕奔富裕的新風貌。

  “國家政策這麼好,生活有希望了!”説這話時,鵝公鎮大寨村村民陳永添正高興地領著記者參觀當地政府為他安排的易地搬遷新房。記者看到,這套房共有三室一廳,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不僅如此,主臥還配備了單獨衛生間。陳永添是典型的因病致貧戶,如今已經5歲的大女兒剛出生7個月時就患了地中海貧血症,需做骨髓移植手術。回憶女兒剛患病的時候,陳永添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不知道怎麼辦。”因為這個病,導致整個家庭負擔很重重,住在大山裏的陳永添壓根沒想過能在鎮上買房。

  精準扶貧給這個家帶來了希望。去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陳永添一家搬到了鎮上的樓房裏。“這總面積有90多平米,挺寬敞的,光線也好,冬天很暖和,比農村的土危房好千倍萬倍,住的非常舒服。”陳永添表示,能搬到集鎮上住,對孩子讀書、就醫等各個方面都很方便,“現在的政策真的是太好了!讓我們能住得起這麼好的房子。如果沒有國家一系列政策,我們現在還住在大山裏呢!”陳永添感嘆。

  鵝公鎮位於定南縣東部,總人口約3.6萬,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236戶,5082人。為確保所有貧困人口順利脫貧,該鎮黨委、政府通過産業、就業、置業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

  據鵝公鎮黨委(組織)委員溫笑聰介紹,目前該鎮位於圩鎮的安置點已安置37戶207人,平均每戶出資不到1萬元,確保了困難群體的住房安全。

  有房住,還要有活幹。就業方面,今年以來,該鎮大力推進手工業創業小鎮建設,以省級就業扶貧示範園區為平臺,創立324個扶貧車間,提供就業崗位2700多個,719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其中貧困戶佔比達31%,每個貧困人口可實現年增收3萬元。

  來自水邦村的葉福青此前一直在深圳打工,收入不多,由於身體不好,上半年全部的收入都用來看病了,家裏的老人已經90多歲,兩個小孩都在縣城讀書,這讓她決定回家找工作。如今在家門口就業,每月收入就有2000多,還可以照顧老人小孩,“感謝黨和國家的政策這麼好。”葉福青説道。

  除了解決富餘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鵝公鎮也不斷造血,幫助農民增收。産業方面,鵝公鎮以建設“中草藥種植特色小鎮”為主要方式,打造了近2000畝的草藥種植基地以及2000多畝的草珊瑚種植基地,貧困戶可獲得租金、股金分紅、務工工資等多種收入,每個貧困人口年均增收近2.8萬元。

  當前,鵝公鎮全鎮上下正以落實十九大精神為契機,努力實現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轉變,在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今年,陳永添在村裏養了2000多只雞,除了政府每年補助1萬元,銀行還為他提供15萬免息貸款,行情好的時候一年能收入4、5萬。受益於精準扶貧,他的妻子被安排在政府的醫保所上班,工資一個月有1800元,“孩子也辦了低保,醫療報銷比例很大,減輕了很多負擔。經濟上、精神上、生活上,方方面面都改善了。”有了政策的幫扶,陳永添對生活又充滿了希望。(完)

扶貧車間幫助很多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台灣網 李寧 攝)

  扶貧車間幫助 很多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台灣網 李寧 攝)

扶貧車間幫助很多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台灣網 李寧 攝)

  鵝公鎮藥菊種植基地。(台灣網 李寧 攝)

責任編輯:高旭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