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一個老兵與“金門高梁酒”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1月02日 18:11:00A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本文導讀】1949年與家人分離遠赴西班牙,7年後歸國卻被迫炮口對準海峽對岸的骨肉同胞,漫漫13年,張慕飛老先生只能借金門的高粱酒麻痹自己思鄉的心。1969年退役後張老先生輾轉世界,卻也終不得回思念已久的故鄉,然而皇天不負,終於讓他等來了兩岸打破隔絕、開放交流的一天……

“老兵”張慕飛。(網路圖片)

  作者:湯禮春,湖北

  2002年的陽春三月,適逢張慕飛老先生的八十壽辰,我專程到上海向他慶賀。

  晚上,為了招待我這個家鄉人,張老先生特意開了一瓶白酒,要我嘗嘗,我以為是“茅臺”或是“五糧液”,待張老先生拿到我跟前時,我才看清是一瓶普通的高梁酒。不過,我很快就想起來了,這一定是金門出産的高梁酒,因為我為張慕飛老先生整理過傳記,知道他對金門高梁酒情有獨鍾。

  果然張慕飛老先生説:“這是金門的高梁酒,我無論走到哪都帶著。不過,我現在年紀大了,只有特殊的日子才會呡幾口。”説完,張老先生給我倒了一杯,自己也倒了一小杯,他端起酒杯向我示意了一下,然後自己呡了一口,立時他的眼神變得深沉起來,我知道他又在回味在金門大口大口灌這高梁酒的日子……

  1949年底,曾經在蔣緯國手下當過連長的張慕飛沒有隨蔣緯國去臺灣,而是選擇了去西班牙留學。

  1956年,張慕飛從西班牙陸軍大學畢業後,何去何從,他一時難以抉擇,他最想回的當然是大陸,因為大陸有他的母親和妻兒,可是他又擔心大陸不會容忍他這個曾擔任過國民黨軍隊的下級軍官;他又不願意留在西方世界看那些白人傲慢的臉色,思來想去,他還是給臺灣的好友蔣緯國去了一封信,徵求他的意見。蔣緯國收到信後,即回信要他到臺灣,隨後又寄來了二千美元的路費。就這樣,張慕飛來到了臺灣。蔣緯國本想叫張慕飛當他的侍從副官,可張慕飛卻婉言謝絕了,他想到基層部隊去歷練歷練。然他萬萬沒想到,他居然會被分配到金門,擔任了金門裝甲部隊的一個營長。

  每天,張慕飛被迫開著裝甲車實彈演習,炮口直指海峽對岸的大陸,可大陸那邊不僅有他的親人,還有他的同學好友啊!怎麼能將炮口對準對岸的骨肉同胞呢?張慕飛為此很苦惱,然又不得不為之。每當夜幕垂臨之際,張慕飛常常來到海邊,遙望著近在咫尺的大陸,思念著妻兒老母,不由得淚流滿襟。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惱、孤寂和思念之情,張慕飛不得不借酒澆愁,恰巧"金門高梁酒廠"就在他的防區附近,而他又常派車支援酒廠,酒廠老闆由此源源不斷地向張慕飛輸送著高梁酒,然卻澆不完張慕飛心中的愁情思緒……

  在金門生活的幾年中,張慕飛每一天都離不開這金門的高梁酒,以至離開金門後,無論走到哪,他也舍充不了這金門高梁酒,每天依然要痛飲幾杯。

  因為有著隔海相望痛飲金門高梁酒的情懷,1969年,本來可以提升為將軍的他卻要求從軍隊退役了。隨後,他進入了臺當局“新聞局”,長期派駐在拉美的一些國家,在長達十幾年的外事生涯中,他都是用這金門高梁酒作為他外事活動的助手,並向賓主們傾訴著自己思鄉的情懷……

  1988年,張慕飛從“新聞局”退休後,移居到西班牙。1991年的春天,張慕飛終於實現了追求了大半生的願望,他從馬德里飛到了北京,一踏上祖國的土地,他百感交集,不由得“撲咚”一下跪倒在地,他熱淚縱橫,痛快淋漓地傾灑著一個遊子的情懷……

  在大陸一個月的探親和考察中,張慕飛親眼目睹了祖國的興起和繁榮,也深入了解到大陸改革開放後的法規政策,他一錘定音,決定落葉歸根,從西班牙回國定居,將自己的餘熱服務於鄉梓。

  歸鄉的同時,他也不忘托海輪帶回整箱整箱的金門高梁酒,他意味深長地説:這金門高梁酒就是我歸鄉的媒人……

責任編輯:何建峰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