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誰在點亮中國經濟】動能轉換正在優化提速

來源:央廣網

2018年07月05日 17:30:00A

  央廣網北京7月4日消息(記者高敏)據經濟之聲報道,今年以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大力破除無效、低效供給,積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産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向中高端邁進。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6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5%,總體繼續保持擴張態勢。尤其是醫藥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腦通信電子設備以及儀器儀錶製造業,PMI都位於54%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保持較快增長。今年1至5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都高於整體增速,這種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正在加快發展。

  在服務業領域,支援服務業發展的政策不斷完善,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需求快速擴張,帶動服務業較快增長。今年1至4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8.2%、17.8%和16%,增速明顯超過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第一季度,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6%,比第二産業高25.5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引擎”。

  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如何評價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效?

  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從上半年各項統計指標看,動能轉換成效比較顯著,特別是在去年下半年去産能獲得明顯效果的基礎上,工作重點放在補短板上。裝備製造業的短板補得比較快,各地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點、投資的重點、人才培養引進的重點都集中在這個領域。現代服務業也發展迅速。

  針對傳統人力資源無法支撐現代經濟的問題,各地圍繞人力資源短板加大人才流動幅度、加大對基礎性科研人才的支援、加大對人才服務體系的改進。同時,農村振興計劃有序推進,尤其是借助特色小鎮建設引進、培育了一批新興産業,推動農村、農業傳統産業升級等等。

  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動能轉換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製造業轉型升級,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有哪些優勢?

  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最主要的一個是關聯效應,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所帶動的是與它能夠配套的新興産業、新興技術、新興人才、新興服務。而且,它們需要整合創新,是資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三合一的産業體系,技術進步空間大。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還具有節能環保的産業競爭優勢。中國靠高新技術産業實現動能轉換,適應了新興産業革命發展的趨勢。

  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是什麼支撐了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支撐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是新興消費群體對新服務模式的適應和追求。比如外賣點餐,看起來是傳統的送貨物流,但它和現代服務技術高度關聯,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另外,有一部分服務業過去歸在生産過程當中,為了提高專業化分工的水準,就把過去自己完成的生産性環節,打包給其他專業性機構,客觀上促進了服務外包。

  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7月1日起,在北京等17個地區深化服務貿易試點。下一步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以及轉型升級還需要做什麼?

  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降低服務業成本很重要,包括物流成本、管理費用、物料費用以及稅收等。經濟增長加速社會流動性的需要,有些環節應該簡化、取消,物流成本應該繼續下降。稅收結構正在調整,但幅度還不夠大,要給予更多支援。再就是快速物流派生大量的環境成本,小小的東西厚厚的包裝,社會環境治理成本因此在上升,值得我們高度地關注。在現代服務體系管理、支援、協調方面,也需要進行有效的機制設計和政策配套。

責任編輯:黃曉迪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