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兩岸自媒體達人在阿克奇民俗村聽阿肯彈唱體驗哈薩克風情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8月03日 22:35:00A

  阿克奇村民和“你好新疆——塞外江南大轟趴”采風團合影。(台灣網 王怡然 攝)

  台灣網8月3日訊(記者 王怡然) 阿克奇村全村人都來了!當我們乘坐的車抵達阿克奇村時,展現在我眼前是一幅熱鬧隆重的場面:

  幾十個身穿鮮艷哈薩克民族服裝的阿克奇村民,站在道旁的草地上,兩位哈薩克大媽是這群人的焦點,她們頭戴潔白的包頭披巾,披巾前額和脖頸處繡有紅色紋飾,手裏端著一大盤糖果。簇擁在她倆周圍的是一大群孩子。

  他們身後是一大片開闊平整的方形草地,草地四週白色氈房整齊排列,氈房邊抽打羊毛的、捻線的、製作奶疙瘩的婦女們正忙碌著。草地正中為夜晚舉辦篝火晚會的高大柴堆也已搭好,草地兩頭各有一個寬闊的舞臺和高高的鞦韆架。

  顯然,這裡是村裏舉辦活動時的場地。

  “遠方的朋友,歡迎你們!”哈薩克大媽抓起一把糖撒向我們,興奮的孩子們立刻歡叫著撲過來搶糖。撒糖是哈薩克族的迎客禮俗,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和歡迎。

  7月底,“你好新疆——塞外江南大轟趴”采風團一行走訪位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喀拉蘇鎮阿克奇民俗村。阿克奇,在哈薩克語裏是“白色的芨芨草”,但在這裡,我並沒看到什麼白色的芨芨草,而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色大草原。

  據伊犁州臺辦工作人員玉山江介紹,阿克奇民俗村過去只是一個普通的哈薩克族牧民定居點,牧民的收入來源僅以放牧賣羊為主。近年來,這裡發展起鄉村旅遊,搭建了接待遊客用的氈房,修建了停車場,水電設施齊全。還組建姑娘追、叼羊等騎乘表演馬隊,以及阿肯説唱表演團隊,為遊客提供真實的、可體驗參與的哈薩克民俗活動,牧民也因此掙到了錢改善了生活。

  村民們頗有經濟頭腦,先把我們引到售賣哈薩克羊毛毯織物的地攤前。一大片大小不同、用途各異的紅色織毯在明亮的太陽光下,顏色顯得格外艷麗。哈薩克的織毯多用喜慶的紅色,襯以大朵的花卉圖案和藍色、綠色、紫色的花邊紋飾,那熱鬧勁和東北人大紅大綠的大花布有得一比。

  離開售賣羊毛毯的地攤,所有人都被不遠處跪坐在草地上,正舉著木棍敲打一堆羊毛的哈薩克中年婦女所吸引。在她們的旁邊,席地而坐一圈頭戴白色披巾的老年婦女在捻線,周圍站了一圈男人在觀看,興奮的孩子們則在人群中鑽來鑽去。

  “這和彈棉花有些像,把羊毛敲打蓬鬆後,捻成線,然後用這線來織羊毛氈和羊毛毯。”新疆網路劇《石榴熟了》主演、自媒體編導熱法提艾尼瓦介紹説。

  臺灣旅遊節目達人呂憶雯和臺灣美食生活旅遊類攝影達人溫士凱分別上手試了試,看起來很簡單的拍打動作,其實還挺講技巧,不像想像的掄直了棍子使勁拍打就行了,需得用些巧勁,才能把羊毛抽打蓬鬆。

  呂憶雯從事導遊工作二十餘年,近年開始在臺灣的電視節目做旅遊推薦,她説自己第一次來新疆是十年前,每一次來感受都很不同,自己很喜歡這種接地氣的旅遊體驗,“我經常跟臺灣的觀眾説,新疆真的太美了,你一輩子至少要來一次。”

  臺灣旅遊攝影達人陳耀恩也表示,這趟采風,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新疆的人情,“我們去少數民族家裏,他們煮當地的料理給我們吃,感覺到他們好熱情。我很喜歡這種體驗式的旅遊,可以讓外來遊客走進當地少數民族家裏,參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勞作,從而感受到最原生態的少數民族風情。”

  這邊在捶打羊毛,那邊在觀看宰羊。團隊裏那幾個第一次來新疆的臺灣90後年輕人,對宰羊很感興趣,在賽裏木湖邊的蒙古包沒有看到宰羊的過程,這次無論如何不能錯過。

  只見一個牧民抱著一隻四蹄被捆住的肥羊放在草地上,地上放了個接羊血用的盆。“這就是你們今天的晚餐。”他説。剎那間這只羊就已經被他宰好挂上了架子開始剝皮。兩個90後的臺灣小女生李詩淇和彭肇萱一直興致頗高地舉著手機和相機拍攝。

  我們的晚餐是在哈薩克氈房裏吃的,和在蒙古包裏一樣,也是手抓肉。哈薩克族和蒙古族的飲食習慣有點像,都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只是這次喝的是味道有點酸酸的馬奶酒。酒足飯飽之後,氈房外一場草原歌舞晚會已經準備就緒。

  只見草地上的露天舞臺前,村民們和采風團的成員席地而坐,等待節目開演,孩子們則在舞臺前的空地上追趕嬉戲。令我意外的是,晚會居然是雙語主持,一個男青年用哈薩克語先説一遍,然後一個女孩再用漢語翻譯一遍,女孩的漢語講的不是很標準,有的發音令人忍俊不禁,好幾次我都忍不住笑出聲來,雖然我知道這樣很不禮貌。

  村民們為我們準備的節目開始了,只見一男一女兩位哈薩克族歌手分別懷抱一把冬不拉走上舞臺中間坐好。伴著冬不拉鏗鏘有力節奏明快的旋律,身材高大壯碩的男歌者首先開唱,唱了幾句後女歌手接著唱,我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麼,只是感覺曲調裏仿佛有種憂傷的情緒。

  我問團隊裏的哈薩克族帥哥、新疆網路劇《石榴熟了》主演烏那爾漢?賽提哈孜他們唱的什麼,烏那爾漢介紹説:“他們表演的是哈薩克族的阿肯彈唱,這是一種即興表演方式,歌者臨場發揮、自編自唱。他們剛才唱的是對我們這些外來遊客的歡迎,和對現在美好生活的讚美。”

  “阿肯”被哈薩克族稱為民間的“遊吟詩人”。所以著名的阿肯在哈薩克族裏是非常受人尊敬的。當然,能達到著名阿肯的水準都是經過無數場阿肯對唱和彈唱才能修煉成的。

  哈薩克族不但熱情好客,更是一個崇拜詩人的民族,據説,他們舉辦歌舞聚會時,當有詩人和官員同時到場時,他們會把詩人讓到上席的主賓位置落座,而官員只能屈居第二。

  節目最後,舞者走到草地上邀請村民和我們這些遠方來客共舞,不同於蒙古包裏的舞蹈和在“巴依老爺”大院小舞臺上的共舞,這裡的大草原天高地闊,涼風宜人,因此人們的舞姿也顯得格外舒展自在。

  晚會結束了,可是天色還不見暗,天不黑就沒法點篝火,於是我們一群人只好先去盪鞦千打發時間等待天黑。哈薩克族的鞦韆和漢族人的鞦韆可大不一樣,玩它可需要一定的膽量和對玩伴的完全信任。

  哈薩克鞦韆是由兩個高大的三條腿木柱分立兩邊,木柱頂端垂挂下來三根粗粗的麻繩,盪鞦千的時候需要兩個人或者四個人相對配合,手臂撐牢外邊的繩子,腳蹬住中間的麻繩,鞦韆高飛時,身體保持挺直,鞦韆下落時,雙膝微曲用勁,以帶動鞦韆上揚。

  團隊裏的人都先後嘗試了一下,我站在遠處給他們拍照,時不時地聽見女孩子害怕的尖叫聲。

  夜色降臨了,草原上突然變得特別冷,來之前都説草原上晝夜溫差大,可是沒想到會這麼冷,中午熱得穿短袖、裙子,這會子冷得我想要抱住一隻羊來取暖。

  天黑了,可是我們期待的篝火晚會卻因為即將到來的一場夜雨被取消了。“這次留點遺憾,下次再來。”玉山江説。

  溫士凱也説,留點遺憾離去才會有再來的衝動。他説,新疆的大山大水一眼看不完一眼看不盡,“你也不要看完,也不要看盡,如果你太貪心的話,你就不能感受到新疆真正的美,只能看到新疆的一小部分,所以不要太貪心,新疆太多美好的東西隨時等待我們來發掘。”(完)

  臺灣旅遊節目達人呂憶雯(紅衣者)體驗抽打羊毛。(台灣網 王怡然 攝)

  臺灣90後攝影師楊東霖(右者)體驗哈薩克族鞦韆。(台灣網 王怡然 攝)

  臺灣旅遊節目達人呂憶雯頭戴哈薩克族披巾和小朋友合影。(台灣網 王怡然 攝)

  臺灣自媒體達人吳東峻的舞姿格外舒展妖嬈。(台灣網 王怡然 攝)

  村民向采風團成員推銷哈薩克族羊毛毯。(台灣網 王怡然 攝)

  臺灣90後自媒體達人被宰羊吸引。(台灣網 王怡然 攝)

  阿克奇村民撒糖歡迎“你好新疆——塞外江南大轟趴”采風團的到來。(台灣網 王怡然 攝)

  阿克奇村老人在捻羊毛線。(台灣網 王怡然 攝)

  阿克奇村的孩子被臺灣航拍達人田欣雲的無人機吸引。(台灣網 王怡然 攝)

責任編輯:張禦舲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