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2018年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培訓班在哈爾濱舉行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7月12日 10:53:00A

  2018年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培訓班在哈爾濱舉行。(台灣網 郜利敏 攝)

  台灣網7月12日哈爾濱訊 (記者 郜利敏)“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了一種虛化的桃花源裏人們平樂、自由的生活。在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景區裏,兩岸光點聚落團隊致力於將這個美麗的“桃花源夢”變為現實,實現“有一種生活,叫小鎮”的目標。11日上午,2018年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培訓班在哈爾濱開班,該團隊發起人冶青做了《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合作實踐之路——關於兩岸光點聚落的故事》主題經驗分享。

  本屆培訓班由農業農村部對臺灣農業事務辦公室主辦,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承辦,為期2天,以深化兩岸農業合作推進鄉村振興主題,通過理論和實際案例、現場教學等方式進行授課、交流和討論。

  培訓中,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趙一夫就《深化兩岸農業合作共同推進鄉村振興》開展授課。他從兩岸農業發展的階段與特徵比較,兩岸鄉村建設的發展路徑與特徵比較,大陸鄉村振興戰略與臺灣農村再生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和分析,並就深化兩岸合作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建議。結合鄉村建設目前出現的一些問題,借鑒臺灣農村再生計劃的實施經驗,他建議大陸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農村建設需要進一步激發農民主體的參與意願和參與能力,發揮自下而上的積極作用,注重軟硬體同步建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局面。

  “如何讓‘本地’變成發展的核心力量?”兩岸光點聚落髮起人冶青表示,這是團隊一直探索實踐的“命題”——大景區/大農村裏的小社區變革實踐之路。兩岸光點聚落團隊自2016年成立,團隊成員來自兩岸不同領域,涉及旅遊、建築、民宿、文創、文創運營、社區營造建設、生活美學等領域。目前,他們已在湖南的桃花源景區、寧波胡陳鄉營運相關項目。冶青表示,他們主要結合當地傳統資源、挖掘當地文化內涵、盤活優勢産業,通過學、文、食、宿、産商業體系,凝聚本地價值、激活本地參與,讓景區、社區、産業園區協同發展,形成“共建、共創、共用、共生、共好”的社區發展模式,從而讓“本地”變成發展的核心力量,以“自我造血”模式實現當地可持續發展。

  在這2年工作中,她越來越體會到應該加強鼓勵、帶動當地民眾參與到社區、鄉村建設中,讓更多青年人回到家鄉創業,留駐鄉土溫情,從而實現鄉村振興。“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冶青希望通過他們團隊深化合作,為盤活鄉村發展資源出謀劃策,為實現鄉村振興探索更多的路徑。

  培訓中,川江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江輝、中信信託業務部副總經理彭喜等專業人士分別就《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基金操作失誤與項目申報指引》《以金融創新助推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合作》等進行了深入解讀。

  另外,培訓班學員還將前往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肇東市昌五鎮昌盛村鄉村振興建設現場等地開展現場教學。

  有關省級農業部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臺灣農民創業園等負責人120余人參加培訓班。(完)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趙一夫在培訓班上講課。(台灣網 郜利敏 攝)

  兩岸光點聚落團隊發起人冶青分享團隊的故事。(台灣網 郜利敏 攝)

  培訓班上,學員認真學習。(台灣網 郜利敏 攝)

  培訓班學員在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現場教學。(台灣網 郜利敏 攝)

責任編輯:趙苗青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