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遇見不一樣的“你” 臺灣青年暑假大陸行嗨翻天

來源:台灣網

2017年09月05日 10:05:00A

        

  了解更多兩岸青年暑期交流活動,關注青年公社2017暑期交流季專題

  台灣網9月5日訊 “大陸之行臺灣青年最期待去哪?”“在大陸實習臺灣青年最嚮往的行業是什麼?”“大陸暑期體驗帶給臺灣青年怎樣的感覺?”……這個夏天兩岸青年交流的“熱度”被點燃,它飽含著四川特有的“辣”、福建地域的“緣”、陜西祖地的“根”、湖南品牌的“視”、貴州文化的“彩”、北京都市的“韻”,兩岸青年相聚在大陸各個省市,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成為彼此最珍貴的記憶。

  接觸大陸文化——“發現自己跟幾千年前的歷史和人文是貫通的。”

  人物一:張元昆 臺灣客家青年學生

  地標:陜西

  參加活動:“祖地尋源”兩岸客家青年學生重走客家遷徙路廣播夏令營——來自兩岸50多名客家青年學生在黃帝陵前,通過行鞠躬禮等傳統禮儀,表達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崇敬之情。

  感言:“以往對於黃帝的傳説僅僅是存在於書本上,現在真真切切地對黃帝和客家人的發展形成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發現自己跟幾千年前的歷史和人文是貫通的”。

  人物二:謝紹廷 臺灣新竹高中高一學生

  地標:福建

  參加活動:第十四屆榕臺青年夏令營——由臺灣新竹高中、馬祖高中、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和福州高級中學推舉的100多名兩岸中學生參加,其中臺灣青年60人。

  感言:“福州城市發展得很棒。剛才參觀歷史悠久的福州高級中學並聽了福州高中生的致辭後,體會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有進一步和他們交流的想法。”

  人物三:符志凱 臺灣中正大學歷史系大四學生

  地標:四川

  參加活動:臺灣青年大學生四川藝術文化研習營——來自臺灣中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臺灣清華大學等19所高校的33名青年學子將在四川開展系列藝術文化研習活動,感受巴蜀文化魅力。

  感言:“四川之行我最期待武侯祠,每一位臺灣學生都學過三國歷史,這是兩岸共同的記憶。”

  人物四:夏臨威 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係學生

  地標:河南

  參加活動:“情係青春——兩岸青年中原行”——活動為期7天,100位來自兩岸青年學生將前往黃帝故里新鄭市舉行祭祖大典,之後分為3組,沿嵩山少林寺、信陽雞公山、三門峽等線路開展活動,全面感受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感言:“曾經在戲校聽來自少林的老師説,千佛殿地面有僧人練功留下的腳坑,我們第一天就親眼看到了。”

  人物五:江中軒 臺灣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産業學系學生

  地標:貴州

  參加活動:首屆海峽兩岸文創旅遊商品設計大賽——來自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大學、臺灣元智大學等9所臺灣高校的師生48人,與貴州師範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及貴州手工藝大師共34人參加了采風創作活動。

  感言:“貴州的民族文化元素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對我的設計理唸有新提升。”

  人物六:陳志達 臺中勤益科技大學學生 

  地標:遼寧

  參加活動:臺灣青年學生瀋陽夏令營——以“傳承民族文化 築夢精神家園”為主題,100余名臺灣青年學生參與活動。精彩紛呈的舞臺展演和技藝展示,令來自寶島臺灣的學生們充分感受了遼寧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無窮魅力。

  感言:“看老師們畫的時候很輕鬆,自己親身體驗才知道很難,老師們真是很了不起!第一次來瀋陽就看到這麼多精湛的傳統技藝,真是不虛此行。”

  2017年京津冀三地臺胞社會實踐活動,參觀清苑縣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台灣網發)

  京津冀三地臺胞參觀清苑縣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圖片來源:台灣網)

  探訪特色場館——“我們一定會銘記歷史,珍視和平,強我祖國,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人物一:楊子健 臺北籍學生

  地標:河北

  參加活動:2017年京津冀三地臺胞社會實踐活動——走進歷史名城保定,參觀清苑縣冉莊地道戰紀念館與安新縣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學習抗戰智慧、領悟抗戰精神,感受千年大計的宏偉。

  感言:“在抗日戰爭如此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我們的先輩用血汗與智慧去抗爭侵略者,保家衛國,今天,我們更應該學習這種精神,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與和平統一多做貢獻。”

  人物二:郭玟琪 臺灣政治大學學生

  地標:江蘇

  參加活動:精彩江蘇“騎”樂無窮 百名兩岸大學生沿江騎行——兩岸青年學生攜伴騎行,體驗長江文化和中華文化魅力;感受兩岸同胞之間的親情和友誼。

  感言:“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南京大屠殺,我沒有想到如此美麗的長江之濱竟然發生過這樣的慘案……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一定會銘記歷史,珍視和平,強我祖國,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張曉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