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臺灣小學校長赴雲南交流 探討兩岸教育理念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7月23日 16:18:00A

  臺灣南投縣交流團。(圖片來源:保山市臺辦)

  台灣網7月23日保山訊 近期,臺灣南投縣小學校長交流團一行20人,在臺灣炎峰小學校長、南投縣教育會理事長陳恒聰的帶領下,到雲南省保山市開展了為期4天的基礎教育交流活動。雲南省臺辦交流處許華、保山市臺辦主任許從權、區臺辦主任張敏麗陪同參訪。

  在保山期間,參訪團一行先後與騰越中心小學、和順中心小學、松山大埡口小學、保山實驗小學進行參訪交流。在參觀校園文化、了解辦學情況的基礎上,雙方就教育教學、師生管理、學生社會實踐、家校共建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騰越鎮中心小學,趙仁輝校長在多功能教室,以《我們的研究故事》為主題,展示了該校教學與德育相結合的辦學模式,介紹了學校如何把親情、美食等家鄉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中。

  在和順中心小學,番水仙校長帶領大家參觀了該校校園,講述了《尚書亭》《憫農餐廳》等主題文化故事,分享了學校如何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知恩感恩的情懷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辦學理念。

  在松山大埡口小學,濮勇校長帶領全校師生為大家展示了該校的大課間活動。當大家熟悉的《小蘋果》旋律響起,臺灣名間小學校長、南投縣教育會理事黃美鳳等部分來賓,與該校師生一起在操場跳起了課間操。

  在保山實驗小學這所百年名校裏,左騰英校長帶領參訪團一行參觀了校園,閱讀長廊、狀元橋,書法林、文明井,以及鎮校之寶——先師殿,給參訪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切身感受實驗小學對儒家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現代教育的創新。

  座談會上,左騰英校長從學校歷史、辦學理念、努力方向三個方面介紹了學校的育人理念——讓每一株小草都開自己的花。

  此次交流活動,參訪團所有成員均認為收穫滿滿,不虛此行。在交流過程中,分享了臺灣的教育理念和此行的真切感受。

  臺灣炎峰小學校長陳恒聰説:“具體的教學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教學的理念和目標是不謀而合的。沒有根的靈魂是很可悲的,沒有傳統文化的教育就沒有了深度,四所小學在現代化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了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臺灣平和小學吳錦謀校長説:“走進保山市實驗小學,我們仿佛穿梭在時光隧道中,從對儒學文化的傳承到現代教育、學生全面教育的發展,都感受到學校文風很盛。我非常認同保山市實驗小學的育人理念——‘讓每一株小草都開自己的花 ’,這是我們教書育人的共同目標。”

  臺灣名間小學黃美鳳校長重點介紹了該校從學生閱讀的知識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閱讀素養本位提升的閱讀教學經驗。她説:“學會聆聽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傳承和創新是中華母語教學發展的兩根重要支柱。”

  臺灣中正小學孫秋雄校長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該校創客教學的特點:一是硬體設備齊全,伺服器較先進,網路全覆蓋,學生均配備一台平板電腦;二是軟體平臺較完善,學生依託學校先進的網路平臺,登陸學校創客網站,就能進行線上創作,作品再由機器人分享到班級。學生可以依託學校創客平臺,使用3D眼鏡隨時隨地瀏覽該校整體佈局和特色文化等。

  本次參訪交流,雙方在求同存異的同時,互相學習、互相借鑒。有力的推動了保山與臺灣在基層教育方面的交流,搭建了保山與臺灣基層教育領域的交流平臺,更産生了心理共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濃于水的精神紐帶。

  同時,參訪團一行還到國殤墓園、松山抗戰遺址拜謁了抗戰先烈,觀摩了永子以及土陶的製作流程,參觀了滇西抗戰紀念館、熱海、和順古鎮,並觀看《夢幻騰衝》,重溫了兩岸同胞同仇敵愾、共同禦敵的抗戰史。(台灣網、保山市臺辦聯合報道)

  拜訪抗戰先烈。(圖片來源:保山市臺辦)

責任編輯:李曄清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