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臺灣傳媒學子在四川開啟實習交流暨航拍體驗之旅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7月09日 18:21:00A

啟動儀式合影。(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7月9日成都訊 羌笛聲聲、格桑花朵朵、一幅幅唐卡、一盞盞酥油茶,7月8日下午,“最炫藏羌風——第二屆臺灣傳媒大學生實習交流暨航拍體驗活動”在四川成都舉行開營儀式,一場川臺大學生協作航拍川西美景、體驗藏羌文化、感受藏區發展新貌的實習交流活動正式啟程。

  “最炫藏羌風——第二屆臺灣傳媒大學生實習交流暨航拍體驗活動”由國務院臺辦新聞局指導,四川省臺辦、川報新媒體中心和臺灣旺報社共同主辦,旨在促進臺灣傳媒學子感受大陸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和航拍技術前沿,兩岸學子親手創作航拍作品和新媒體作品,並在學習和創作中增進交流與協作,加深了解,收穫感動。活動將通過兩岸媒體報道和學生作品網路分享,讓更多臺灣同胞感受“錦繡天府大美四川”的魅力。

  接下來8天時間,來自兩岸10所高校的20位傳媒專業大學生,將在專業老師和傳媒行業工作者的指導下,開展一系列採訪、參觀、航拍、交流體驗活動。四川線上、臺灣旺報、臺灣中時電子報等兩岸多家媒體記者將全程採訪報道。

  模擬實戰 參與者帶有任務

  開營儀式上,四川省臺辦副巡視員楊志學向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專業指導老師和媒體記者簡單介紹了四川的基本省情,分享了他心目中的四川——將豐富的旅遊資源、繽紛萬千的美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速發展的經濟形勢歸納為可以切身感受的“四好”:好玩、好吃、好看和好創業就業。他寄語參與實習交流的大學生們:“多感受、多考察、多交流,並用鏡頭記錄下來,分享給親朋好友們,讓他們看看你們眼中的四川。”

  2017年,四川首次邀請臺灣大學生用無人機航拍方式記錄四川,獲得良好反響。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來自川報新媒體中心“四川線上”副總編輯唐偉薦介紹:“我們每一屆打造的主題不同,去年是‘重走蜀國英雄路’,今年是‘最炫藏羌風’。”他稱:“活動有別於普通的旅行,參與者都是帶著任務的,實習體驗結束時要交出一份短片,並參與評選,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川臺兩地學生的協作精神。”他希望這次活動是一次“學習之旅、體驗之旅、協作之旅”。

  小遊戲分為四組 初體驗藏羌風

  開營儀式上,20名兩岸大學生通過踩氣球小遊戲的方式拆分為四個活動合作組——唐卡、酥油茶、格桑花和羌笛,每組由3名臺灣同學、2名四川同學組成。唐卡、酥油茶、格桑花和羌笛分別代表什麼,有什麼文化內涵?分組後,小組成員迅速集結,現場分享了他們的答案,並推選了小組長,制定了組隊口號。

  未來一週,兩岸大學生將前往四川日報集團,參觀專業新聞製作流程,聆聽航拍知識講座,開展無人機及AR産品互動體驗;前往阿壩州桃坪羌寨、紅原縣光伏太陽能電站、若爾蓋縣牧民定居點、九曲黃河第一灣等地採訪拍攝;參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春熙路太古裏等地。

  參與學生:想體驗航拍 慶倖能體驗藏羌民俗

  開營儀式前,活動一行人前往金沙遺址博物館體驗了古蜀文化。臺灣科技大學設計係大一學生鄭怡瑄表示:“古蜀人製作精細,讓人無法想像。”她對未來幾天行程很是期待:“以前也沒接觸過空拍(航拍),想多看看,多學習。”臺灣科技大學設計係大一學生溫敏喻參觀後感想也頗多:“金面具的細節都如此精緻。”她説自己一直都對少數民族文化很感興趣,這次可以體驗藏羌民俗,很棒。

  臺灣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老師邱鬱姿稱:未來一週,除了風景,更多的是文化的滋養,學生們可以從書本到親身體驗,還有傳媒方面的交流,從學習上升到了實踐。她表示:參與學生很幸運。(台灣網四川省臺辦特約通訊員 鄧童童)

四川省臺辦副巡視員楊志學介紹四川情況。(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四川日報新媒體中心“四川線上”副總編輯唐偉薦介紹此次活動。(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臺灣教師邱鬱姿分享四川行初體驗。(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兩岸學子結對成。(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參觀金沙遺址博物館(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責任編輯:王莉婷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