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條在四川】面對面對接涉農政策 助臺商臺企參與鄉村振興
來源:台灣網
2019年01月02日 08:49:00A
台灣網12月29日成都訊 12月27日至28日,為進一步推動《關於促進川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川臺70條”)落地落實,助力臺商臺企參與鄉村振興,四川省臺辦在成都市郫都區召開“川臺70條”政策對接暨臺資農業企業現場交流會。省級相關部門、部分市州臺辦和全省2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20家省級“川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企業負責人參加活動。
現場參觀 讓合作成果更直觀
12月27日下午,與會人員現場參觀考察了“川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企業—成都中延榕珍菌業有限公司。據該公司副董事長林次郎介紹,2016年,他通過並購的方式入駐成都市場。並購之前,這家杏鮑菇企業已經虧損了好幾年,林次郎以其過硬的技術和管理體系通過1年的努力,就讓這家企業轉虧為盈。目前,林次郎的企業已經為當地農民就業提供了400個崗位、每人平均年收入4.5萬元以上,更輻射帶動了周邊5000個農戶增收,聯合省農科院、西華大學成立了食用菌産學研實驗室。
林次郎的企業是川臺農業合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相關方面的共同推動下,川臺農業合作快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省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2個、20家在川涉農臺資企業獲批省級“川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川臺兩地合作項目近300個,川臺農業合作已成為川臺産業合作新的亮點和增長點,對促進四川農業産業化發展、改善農民生活起到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政策解讀 讓臺商理解更明白
“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業企業的區別是什麼?層級如何劃分?需要什麼條件?如何申請?怎麼評定?”在12月28日上午的現場交流上,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圍繞“川臺70條”涉農條款進行了詳細解讀,省發改委、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同志也結合本部門職能職責作了認真説明。聽了相關人員深度解讀後,大家對“川臺70條”理解更加透徹,對省臺辦採取政策對接“面對面”的貼心服務紛紛點讚。
今年9月3日,四川發佈實施“川臺70條”,其中農業領域佔11條,分別就做好臺資農業項目用地服務、支援臺資企業和臺胞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加強信貸政策支援、支援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等方面出臺政策措施。“這麼多部門,陪著臺商把政策讀懂讀透,不僅告訴了政策有哪些,還教會了我們如何對接?我今天收穫最多的就是感動!”鈞喬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淑美動情的説。胡淑美2002年來川搞農業,致力於生態迴圈種養殖發展。“川臺70條”發佈後,胡淑美看到了新契機。“‘川臺70條’第19條中提到,支援臺資企業和臺胞創辦農技培訓學校。目前我們公司正在致力於創辦一所‘沒有圍墻,沒有教室’的農技學校,我們主要想針對返鄉工作這個群體,安排大學教授和臺灣民間生態農業專家來為他們上課,教他們環保觀念、養殖技術、農産品的加工等等,最終教會他們做生態農業管理。” 胡淑美説。
諮詢答疑 讓問題解決更直接
“要把臺商臺胞反映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給出回答和解決的時間表,限時辦結,要努力為涉臺農業園區(基地)創造最優的政策環境、最優的政務環境和最優的要素保障”,省臺辦主任羅治平當場表示。對臺商反映獎補資金到位難的問題,省臺辦副主任張軍要求當地臺辦馬上對接、限時解決。
“面對面對接、現場答疑、限時辦結”已成為落實“川臺70條”和服務台商臺企的新常態。四川雙龍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雲飛認為,農業是一個系統,各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經驗和問題,很需要建立在川臺資農業企業聯誼會,共同發現問題,共同會診,互相交流經驗。此次對接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整合資源的平臺,有助於“川臺70條”落到實處。
心靈溝通 讓發展信心更堅定
“我對農業很有感情。”交流會上,四川省臺辦主任羅治平用心靈進行溝通,他希望廣大臺商臺企在危與機的轉換中,抓住機遇、積極作為,搶抓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和改革開放的政策機遇,讓臺灣農業技術、理念和精神在巴蜀大地開花結果;在形與勢的掌控中,堅定目標、努力前行,繼續用風雨兼程的創業精神參與鄉村振興;在穩與進的把控中,保持定力、穩步發展,結合實際合理規劃,繼續做大做強。
“我們有落實好‘川臺70條’的決心!”羅治平表示,全省臺辦系統將和相關部門一道圍繞“川臺70條”再梳理、再對接、再落實,也希望臺商臺企堅定在四川發展的信心,大家同心同向,共同為兩岸美好未來努力。
投資農業雖然辛苦,但風雨之後、終見彩虹。羅治平説,希望大家不忘初心,堅守對農業的這份情懷,“四川有希望,四川有期待,相信今天作出的展望會在即將到來的春天開枝散葉,川臺農業合作將更加繁花似錦、碩果纍纍”。(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