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四川省綿陽市基層社區參訪團赴臺灣考察社區環境治理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5月23日 09:19:00A

  台灣網5月22日綿陽訊 “環保是一種責任、環保是一種習慣、環保是一種態度”。日前,四川省綿陽市基層社區參訪團一行10人赴臺灣,與臺北劍潭裏、忠順裏、臺中市區、雲林縣大埤鄉西鎮社區等社區探討社區營造環境治理,得出這樣的共同認知。

  網紅里長講述志工治理

  “隨手環保,財源穩保”、“綠色大地,生命永續”、“紙張勿浪費,綠樹誠可貴”……臺北市中山區劍潭裏社區服務中心大樓的每一級階梯,都貼著這樣的環保小格言。在這裡,參訪團一行參觀了太陽能板、中水回收系統、市民農園、節能燈具汰換等低碳設施並在生態小院澆灌生態小黃瓜並採摘品嘗。

  劍潭裏里長畢無量因退伍後主動服務社區,將感情紮根基層民眾而走紅網路。他介紹説,劍潭裏的環保主要靠社區環保志工。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劍潭裏全體環保志工集中進行社區大掃除:澆花種樹、打掃衛生、分揀垃圾、清理狗糞等全由環保志工承擔。在志工的帶動下,很好地開展了居民共治,實現社區環境共用。

  與臺灣忠孝小學共護柳川水岸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河流湖泊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脈搏。4月25日,參訪團一行到臺中市區柳川考察河流生態修復工程,並與臺灣忠孝小學一起開展了以“保護地球、愛護家園”為主題的環境保護志願服務活動。

  忠孝小學自然老師陳輝向大家介紹説,柳川是臺中市區一條水渠,建於1960年,是臺中各工業企業及沿市民排污渠,長年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引發民怨。20l5年,臺中市政府籌資11億台幣對水渠進行修復。除了能空間利用之外,還開展了節能環保、生態友善等整治工程,設置污水處理設施,硬化渠道,種植各類水生植物凈化水質,使水渠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城市水景公園。

  用愛營造最美鄉村

  從落後社區到臺灣優秀社區,雲林縣大埤鄉西鎮社區走出了一條化腐朽為神奇的道路。雲林縣大埤鄉西鎮社區是典型的農業社區,人口400多人。為了讓老人老有所樂,村民近有所娛,村長帶領村民改善社區環境面貌,將低窪臭水變成水塘美景;推行電話問安,健康居民1周1次,健康欠安的居民1周3次;整合土地資源統一規劃社區公園、社區博物館。

  西鎮社區理事長謝榮堂介紹了西鎮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潭水公園、幼兒創意DIY、青青牧場等建設情況,讓參訪團深刻領會了臺灣城市、農村社區在服務群眾中注重細節,體現人文關愛的理念。

  彩筆繪就文藝社區

  “女兒墻”、“點子花園”、“超乎想巷”,臺北忠順裏是一個處處充滿文藝氣息的彩色社區。創意創新在忠順裏隨處可見:佈滿青苔的沿街墻面被利用開展家庭親子拓印樂活動,板模與竹籤在青苔滿布的墻面上刮出美麗的圖案,增添一番風情;在墻壁上彩繪立體宣傳、愛的教育、溫馨提示,讓溫暖瀰漫生活;居民自願在社區種菜認養,增加了鄰里情,拉近了彼此心。

  花香撲鼻,蝶舞引路,空氣清新,是兩岸社區建設的共同目標和追求。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讓兩岸一起努力,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綿陽市臺辦)

責任編輯:韓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