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三國談心錄》周瑜小喬愛情之謎

  時間:2007-07-27 09:06    來源:     
 
 

 

  孫策與周瑜同年,都是少年英雄;大喬與小喬這對姊妹花同是江東國色。周瑜納小喬,孫策納大喬,雄姿英發的天下豪傑,得與亂世佳人相結合,這麼完美的故事自然要傳為千古佳話了。

  我們在京劇裏看慣了諸葛亮由鬚生(老生)飾演、周瑜由小生飾演的場面,並有周郎之稱,總以為諸葛亮(西元181—234年)的年齡大於周瑜(西元175—210年),

  實則周瑜比諸葛亮大上六歲,但周瑜享年確實不長。後世又稱兩人才力匹敵者為“一時瑜亮”,這也是出於《三國演義》寫周瑜臨終時,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實則亮與瑜生前並沒有多大的直接交涉。

  周瑜與孫策同年,瑜居舒城(今屬安徽)時,擴道南大宅以寓策,昇堂拜母,有無相通。

  建安七年,曹操挾勢迫使孫權委任子(以親屬作人質),大臣有猶豫不決者,孫權本人原不想遣質,便獨領周瑜至母前定議,瑜力陳送質之弊,權母曰:“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質。可見周瑜之於孫吳,不僅有政治上的效忠,還有倫理上的比附。權母即孫堅之妻吳氏,也是孫吳的女主。孫策在世時也説:“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談到周郎,自然會想到小喬,如東坡《赤壁懷古》詞説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但這位小喬,究竟是誰家的女兒?

  據《三國志周瑜傳》:瑜從孫策攻皖城(今安徽潛山縣北),“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喬”。喬、橋二字,漢代通用。

  當時孫、週年二十五。裴注雲:“策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為婿,亦足為歡。’”則二喬正是亂世佳人,識豪傑于江湖,她們的身世卻引起後人的懷疑。

  後漢末有一個橋玄,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官至太尉,頗為曹操尊敬,卒後,曹操曾撰文祭奠,中有“鬥酒只雞,過相沃酹”語,後人遂以為二喬即橋玄之女,沈欽韓即説:“橋公者太尉橋玄也,漢制,為三公者方稱公。”趙翼以精博見稱,其《橋公墓》詩也有“生有只雞留戲笑,死猶兩女嫁英雄”語。實皆附會之詞。

  所謂“橋公”,原是尊稱,並非僅限三公(太尉為三公之一)。盧弼《三國志集解》,舉孫權呼張昭為張公、程普為程公之例以駁之,張、程就不是三公。又雲:二喬之父為皖縣人,橋玄為睢陽人,兩不相涉,“果為玄女,則阿瞞方受知于玄,銅雀春深,早已如願相償,伯符、公瑾不得專此國色矣”。説得很風趣,駁得很中肯。二喬若為橋太尉之女,何至流離于江東呢?橋玄有子橋羽,官至任城(今山東濟寧)相,則橋羽姊妹更不會流離南方。

  其次,橋玄生於永初三年(西元109年),卒于光和六年(西元183年),享年七十五。他死時,孫、周只有九歲。橋玄即使在六十歲時,其側室生下兩女,年齡也要大孫、周好幾歲。

  孫、周同庚,又皆少年英雄,二喬為江東國色,故後人傳為佳話,歷代吟咏其事的頗多,杜牧《赤壁》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即著名的一首。實則曹操建銅雀臺,在赤壁之戰以後。明代還有以“二喬觀兵書圖”為題的詩,如高啟、湯胤績等,倒真像不愛紅粧愛武裝了。

  《三國志集解》引雲:舒州懷寧縣有橋公亭,在縣北,隔皖水一里,今亭溪為雙溪寺。王士禛《漁洋詩話》雲:“二喬宅在潛山縣,近三祖山,故山谷詩云:‘松竹二喬宅,雪雲三祖山。’今遺址為彰法寺。余甲子過之,有詩云:‘修眉細細寫松山,疏竹泠泠響佩環。霸氣江東久銷歇,空留初地在人間。’”雖地以人傳,然蛾眉故宅已廢為頭陀寺院,或亦可作色空之別解。

  梁章鉅《楹聯叢話》卷四載一聯雲:“大帝君臣同骨肉,小喬夫婿是英雄。”十四字卻雍容豪健,落落大方。

  史載孫策有一子三女,周瑜有二子一女,瑜女配太子孫登,子周循尚公主,早卒,周循弟周胤,封都鄉侯,恐皆非二喬所生,故史中于二喬稱為“納”。孫、周之正妻皆不見於正史,反不如二喬之名傳千古,而小喬以周郎之故尤著稱于詩詞。(古人早婚,孫、周于二十五歲納二喬時,不可能尚無正妻。孫權在未為帝王時,即已有謝氏、徐氏、步氏三夫人。)

  摘自《三國談心錄》作者:金性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來源:新浪讀書)

                              編輯:大徐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