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董其昌主張,人生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是有字之書;閱歷,是無字之書。這是提高人生修養的必經之路,不可或缺。
一、兩種閱讀途徑
一是苦讀,如古人的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二是快樂閱讀,把讀書看作是個人業餘生活中最自由,最快樂,最有用,最方便,也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讀書不僅是獲取資訊,增加知識的手段,而且還有利於心智的成長,有利於人格的完善。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梁啟超説:“唯有讀書可以忘記打麻將。”
余秋雨説:“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
楊絳先生説:“讀書就是跟品德高尚的智者面對面交流。無須預約,無須客套,可以討論,無須説再見。”
讀書如交友。朋友隊伍無限延伸,古今中外的人物都在其中。
通常是讀好課內書,考個好學校;讀好課外書,方能成大材。這已經為無數事例所證明。
二、閱讀環境與閱讀工具 歐陽修的“三上”:馬上、枕上、廁上。
現代人,加一個車上、網上。
一要能夠適應各種閱讀環境。不要過多強調條件。既能安靜處讀,又能嘈雜處讀,鬧中求靜。正所謂:有書快讀,何須添香紅袖;遇事即辦,莫念來日方長。
二要善於利用各種閱讀工具。從平面媒體到多媒體。從一般報紙到電子報紙都要好好把握。
書籍可買,可藏,可借。但無論什麼方式,關鍵是一個“讀”字。
讀書又是一個思考、探索的過程。王維國提出了讀書和做學問的“境界説”。他借用古人的佳句來説明: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閱讀)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思考)
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豁然貫通)
三、讀什麼書
天下之書,浩如煙海。牛頓嘆學海太大,只能在岸邊拾貝。古代所謂“學富五車”,十多萬字而已。活字印刷術普及之後,“讀盡天下之書”已不可能。
讀書要善於選擇,做到讀好書,讀有益的書,讀有趣的書,讀經典的書。
關注內容。美國國會圖書館有一個標誌,三本打開的書,兩本向上,一本向下。表示圖書既可傳播知識,也可傳播謬誤。
文學作品的三大作用:教育作用,認識作用,美學作用。
關注文筆。朱光潛讀書,選翻一兩頁,如果文字不好,就不讀下去。
美國《讀者文摘》編輯部門上貼著一張字條提醒編輯:你接到的這篇文章—— 它有趣嗎?(可讀性)
它有用嗎?(實用性)
它耐讀嗎?(經典性)
關注情節。情節好,能引人入勝,容易改編影視。但難以讓人反覆閱讀。越是懸念強的作品,越難反覆讀。
關注細節。好文章總會有一個地方感動你;經典名著的細節令人難忘。
關注人物。大師的標誌:一是語言有獨特風格;二是人物立起來了。魯迅小説總共三十萬字。但語言,人物都獨具特色。
阿Q的不朽,在於他身上的毛病:“精神勝利法”;阿Q的頭上“頗有幾處不知起于何時的癩瘡疤”;欺軟怕硬;所謂“有見識”。輕易斷言“那是錯的,可笑”;對女人的看法,以及對於男女關係方面的理論;最後值得一説的,阿Q的憧憬:“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第一是復仇,鎮壓的名單裏依次列了小D、趙太爺、秀才、假洋鬼子,王胡也不能留。第二是分浮財,元寶、洋錢、洋紗衫……秀才娘子的一張寧式床、錢家或者趙家的桌椅等等。第三是安排三宮六院,先把未莊的女人挨個兒排了隊。
四、閱讀方法
精讀與略讀。
略讀:朋友遍天下,點頭之交,盡可能多。
精讀:知己能幾人?有所選擇,摯友,不可能多。
做學問的閱讀:佔有、記憶、反芻、分析、比較、批改、頓悟“説有易,説無難”。
普通的閱讀:獲取知識,得到愉悅,受到感動,撥動神經,喜怒哀樂悲恐驚。
適當地背誦一些東西。
閱讀中發揮你的想像力:一個作品,是作者和讀者共同來完成的。
五、中西比較閱讀 模糊與清晰 中國文學作品模糊語言較多——“那婦人頗有幾分姿色”, “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再加上個“傾城傾國之姿”。
莫泊桑《俊友》中的一個在劇院裏攬客的普通妓女,卻是清晰如在眼前:這是個肥胖的棕發女人,皮膚上抹了雪花膏,顯得很白,黑黑的眼睛,眼角描得長長的,襯著兩條濃黑的假眉毛。豐滿的胸部在深色的絨質長服下高高聳起。涂著鮮艷口紅的雙唇讓人想起血淋淋的傷口,多少有些過於熱烈的野性,卻更能燃起杜洛華心中的慾火。
模糊語言有一個副作用——至少我本人感覺是這樣——在看關於西施、王昭君的電影電視劇的時候,對劇中那具體的演員總是不能買賬,至少,她們夠不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標準——我寧可停留在虛擬的想像中。不像看外國電影,《巴黎聖母院》的愛斯梅拉達、《靜靜的頓河》中的阿克西尼婭,演員一亮相,沒錯,就是她!
含蓄與直露 當年老布希看戲,《梁山伯與祝英臺》。一頭霧水。一男一女“同窗共讀整三載”,竟然連對方的性別都搞不清楚。這,就是中國人的一大功夫——含蓄。《梁祝》的整體結構都是含蓄的。
《達板城的姑娘》是我至今所看到的最直率,最直白,最直露也最有衝擊力的藝術作品。
六、應該避免的小問題
不可能一目十行。除非那書根本不值一讀,或者這人根本不會讀書。
不要斷章取義。如,我們常引用讀孔子的“父母在不遠遊。”“學而優則仕。”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都歪曲了作者的原意。
要注意標點。如有付對子:養豬大於山,老鼠個個死;釀酒罈壇好,做醋罐罐酸。也可歪讀成:“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釀酒罈壇好做醋,罐罐酸。”
不要譏笑別人附庸風雅。有心向善,不可厚非。
七、讀書、行路與寫作
行走中閱讀。北戴河,西湖,廬山,寒山寺,泰晤士,都是最好走一走的地方。
行走中,做一個有心人。把所見所聞作一點簡單記錄。
寫作構思時要找到一個好的開頭;描寫景物要揉入自己的感情;評判事物要有自己的觀點。
寫作和生活最好有一點幽默感,盡可能懂一點外語,涉獵的題材儘量廣泛。
八、堅持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一、山坡上開滿鮮花,但是在牛羊眼中只是飼料。你是將鮮花當飼料,還是當審美對象?
二、你的床頭、案頭經常放著的,是瓜子、飲料,還是幾本自己喜歡的書?
三、每當下班的時候,你心中會有一種怎樣的隱隱的衝動?是今天又有好酒喝,還是今天又有好書讀?如果你全處在後一種情況,你就會發現,讀書已經成為你的一種生活方式了。
一年一度的“世界圖書之都”的評選。自1996年以來,已有西班牙的馬德里、埃及的亞歷山大、印度的新德里、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獲此殊榮。最新的消息,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擊敗了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當選為2005年“世界圖書之都”。
我們所在的城市有望獲此殊榮嗎?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彭 匈)
(來源:防城港日報)
編輯:大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