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槍手行為中的文化欺詐

  時間:2007-07-06 10:32    來源:     
 
 

  海岩作品為槍手代筆的傳聞“禍害”這位高産作家不止一次了,最新的這次源自多家網路論壇貼出的一篇文章,稱海岩的新作《舞者》是由北京舞蹈學院的一個男孩捉刀的,以往的《永不瞑目》、《深牢大獄》、《河流如血》等作品也是由一個槍手班子代筆的,文章還説,海岩很細心,早就安排專人模倣自己的字跡,在稿紙上抄寫加工。

  溫文爾雅的海岩被惹急了,不僅面見北京媒體,展示高達兩米多高的作品手稿,而且新舊賬一起算,對坊間流傳多年的“創作班子説”進行了駁斥。作為一位有聲望的作家,堅持作品的原創性是最基本的品德,也是讀者對其最基本的要求,多少急功近利、貪圖省事的作家因為抄襲而變得聲名狼藉,俗話説“伸手必被捉”,發表出來的文字必要接受讀者的驗證,身處這個複雜的寫作圈,海岩沒理由不愛惜自己的羽毛。

  做過警察的海岩認為超過70個字就可以做筆跡鑒定。他有手稿千萬字,自然不懼用事實和法律説話。面對誹謗,海岩可以重拳出擊,也可以淡然一笑。最能證實海岩誠實的其實還不是這些手稿,而是在這個行業多年闖蕩積累下來的名譽和萬千讀者的信任。

  留意一下這條新聞的詳細內容和有關媒體的後續報道,會發現這篇文章很難通過誹謗海岩得到多少好處。首先,誹謗文章的作者和“祥子”並不是一個人,所謂代筆説只不過是一個叫“祥子”的編劇在飯桌上的爆料而已,人民向來不相信飯桌上的事情,多少扯淡的事情都是由飯桌上某個酒後無口德的人引起的。其次,在海岩的駁斥之下,傳聞要出新書的“祥子”書未出就背上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相信沒有多少讀者會對這麼一個靠誹謗別人抬高自己的人的作品産生多大興趣。

  海岩的這次“槍手風波”使得槍手話題再次浮出水面。槍手行為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文化消費中去:在出版業,槍手已有多年的歷史,在影視編劇業,槍手氾濫早就是圈內公開的秘密,除了獲得與自身勞動並不對應的報酬之外,沒有署名權也讓這些“無名英雄”徹底與這個圈子的名利、輝煌無緣,難免偶爾有不甘者站起來攪一攪渾水。槍手作品如同假冒名牌的A貨一樣,看上去質地不錯,使用起來也無害,但對渴望精品的受眾來説,雇用槍手冒名創作,怎麼都難逃文化欺詐的嫌疑。

  在個人名聲可以與金錢進行等價交換的時代,在人們空虛的精神世界急需海量文化産品填充的時代,早期或憑藉實力或憑藉機緣的成名成家者喪失了踏實創作的耐心和精力,搖身一變成為作坊主,由單一的寫作者變成了指揮生産者。如果不是無事生非,所謂的槍手其實並沒有值得譴責之處,他們不過是廉價的勞動力。而批評雇傭者似乎也意義不大,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合夥從讀者和廣告客戶手中蒙錢,賓主皆歡。只能説,在一切皆可交易的商品社會,他們做了一筆好買賣。正是因為如此,海岩堅持原創的行為才彌足珍貴,他用兩米多高的手稿,對這個行當的不正之風進行了一次沉重的批判。要求每位文化産品的創作者都用這樣的證據“以正視聽”是不現實的,只希望這個行當的人能夠多尊重一下受眾,多尊重一下藝術,同時這也是在尊重自己。(韓浩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大徐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