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十日,記者在河南鄭州一市民家中翻拍到的彭加木第一次科考羅布泊影像,係首次露面。圖為一九六四年進行科考工作中的彭加木。 中新社發 李志全 攝
6月2日,探險愛好者劉先生和朋友一行4人在位於哈密大南湖戈壁與羅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拍照時,一具幹屍出現在了他們的視線裏。
他們上前細看,發現這具幹屍身長約170釐米左右,其上身穿一件白色的確良襯衣,還有一件黃色的手工編織的毛背心,下身穿藍色長褲,左手邊的沙土中有一塊流行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海牌機械錶。從幹屍的風乾程度和其身邊所有的物品特徵來看,其死亡時間指向了上世紀80年代。
這個人會是誰呢?
劉先生的腦海裏浮現出一個30歲以上人都熟悉的名字——彭加木!看過一些資料的他依稀記得,彭加木的身高在172釐米左右,走失時好像就是這樣的穿著。
於是劉先生來到本報,想請記者協助自己查清這具幹屍的身份,他説:“首先,我覺得他有很多特徵與彭加木先生極為相似,其次,無論幹屍是誰,弄清他的身份,都可能是對他以及他親人的一個交待和安慰!”
屍體特徵
穿白襯衣藍長褲 手戴上海牌機械錶
幹屍仰面朝天平躺著,1/3還埋在黃沙中。野外探險者們走近細看:此人體型偏瘦,高鼻梁,緊閉著雙唇,眼眶深陷,面朝向羅布泊方向,屍長約170釐米左右,臉部和裸露的雙腳皮膚完全焦黑,薄薄的一層貼在骨骼上,雙手只剩白骨,無異味。
其上身的白色的確良襯衣因為年代已久已不完整;但上身穿的一件黃色手織毛背心和下身的藍色長褲還比較完整,皮帶頭為老式的插扣式,左手邊的沙土中有一塊流行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海牌機械錶。
為保護現場,劉先生等人沒有翻動幹屍及其周邊的沙土,因此暫時也沒有得到其他能證明死者身份的物品。當同伴們根據經驗和遺留物做出死者遇難時間至少在25年以上的判斷時,劉先生忽然想起了一個名字——彭加木!
難道真的會是他嗎?
6月15日,結束此次探險的劉先生迫不及待地來到本報,希望通過媒體把這具幹屍的身份弄個水落石出。
彭加木失蹤之前 就是這樣的衣著
22日,記者帶著幹屍照片的列印件找到了曾經給彭加木先生開車的王萬軒老人,就我們的疑問進行求證。
老人接過照片列印件看過後,並沒有直接表態。
但他卻詳細問了發現幹屍的地點和特徵。在聽記者説了大概方位後,他説基本上是一個方向,但沒有那麼遠。
他還談到,彭加木先生走失時,羅布泊溫度很高,因此他不記得彭加木先生穿了毛背心,但他清楚地記得,彭加木當時穿著藍色長褲和外衣,至於襯衣,彭加木先生有一件藍色的,一件白色的。對於記者提到的手錶這一細節,老人説,彭加木先生肯定是戴了手錶的,但具體是什麼牌子的,他不知道。
記者採訪結束將要告別時,王萬軒老人又特意囑咐我們:“這兩年,常常有人在尋找彭加木,也有人説找到了他的屍體,但最終都被否定了,因此,這一次你們應該格外慎重!”他還提醒我們,當時探險團共有10個人,3名司機,他是彭先生指定的車隊隊長。現在,大多數當年探險隊成員已退休回了內地,只有他與另外兩人生活在烏市。
五大特徵與彭加木極為相似
核心提示:“我往東去找水井。”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留下紙條,往東去了!其實無論是官方組織的搜救隊,還是民間的探險團隊已在這塊土地上苦苦尋找了27年,但彭加木就像是空氣一樣在羅布泊地區神秘蒸發了,留下諸多的猜測給後人。27年之後的今天,幾位野外探險者發現的這具幹屍會是彭加木嗎?
1、在羅布泊附近
當年,彭加木的走失地,在庫母塔格沙漠羅布泊鎮附近以東,而此次野外探險者們發現的幹屍,則在羅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附近。
2、170釐米身高
在有關彭加木的特徵描述裏,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文字: 他生前為寬額頭,身高172釐米。此次發現的這具幹屍,身高恰恰在170釐米左右,從圖片上也能看出,死者生前是寬額頭。
3、白色的確良襯衣
據曾經給彭加木先生開車的司機、當時的車隊隊長王萬軒老人回憶:至於襯衣,彭加木先生有一件藍色的,一件白色的。而此次發現的這具幹屍,身上穿的正是一件白的確良襯衣,而這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衣料。
4、藍色長褲
王萬軒老人清楚地記得,彭加木當時穿著藍色長褲,這與探險者們發現的幹屍特徵也是一致的。
5、上海牌手錶
彭加木走失前戴了一塊上海牌手錶,但是已經沒有人記得這塊手錶的錶帶是金屬的還是皮革的了。而在這具幹屍身上,恰恰有一塊上海牌手錶。
專家聲音
可能是哈密大風所為
這具幹屍是在庫母塔格沙漠一處偏僻的沙窩裏發現的,如果是彭加木,為什麼幾位野外探險者這麼輕易就找到了呢?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所長魏文壽介紹,以硅化木為例,許多硅化木都被埋得很深,可是經過山體的生長、沙丘的移動和風蝕等原因,它們就可能會暴露在地表。而今年哈密地區出現了幾場大風,掩埋在沙子下面的屍體是完全有可能在風將沙子吹開後重新暴露在大家面前的。
沙丘移動可能帶走幹屍
魏文壽所長也表示,要確定這具幹屍是不是彭加木,確認發現地點非常重要。當然,沙丘的移動可能帶動幹屍移動,但是移動的距離一般不會太遠。同時,魏所長還表示,如果確定了地點後,最好還是進行DNA鑒定,從而確定幹屍身份。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員失蹤,時隔30餘年後,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餘公里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了他的遺體。(記者李俊梅 李奎何)
(來源::新疆都市報)
編輯:姍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