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承先啟後,北靠神州,蛻變中求涅槃。
1997年到2007年的香港電影,並非像韓國電影一樣,以1997年年底的亞洲金融風暴為契機而突然崛起,而是在回歸前的香港電影的基礎上,延續與發展了過往的故事模式與內核,而逐漸的過渡到今年4月舉辦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的主題所説的“薪火相傳,承先啟後,北靠神州”。
蛻變十年
《香港製造》是1997年最為特別與震撼的一部港産片,一部以青春反叛為主題的草根寫實片,捨棄了《英雄本色》以來的黑幫英雄片的浪漫主義情懷,而以反英雄的方式展示黑幫小混混的看不到希望的明天。而這也是導演陳果的“香港回歸三部曲”的第一部,以“電影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為創作理念,延續了香港電影當中的“社會閱讀模式”的傳統。張燕在《映畫:香港製造》中給予陳果很確切的評價:“香港人哀愁與美麗交織隱現的歷史感覺,深刻而真實地被陳果以影像的方式記錄和呈現出來,以系列電影的方式分別建構了聚焦回歸前的社會生活的‘前九七三部曲’和側重回歸後的社會生活的‘後九七三部曲’。”
1998年,張婉婷拍攝了充滿濃濃懷舊情結的《玻璃之城》。影片的故事主體是兩代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愛情故事背後,所融入的是導演對於文化衝突的思考——包括70年代與90年代兩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衝突、中西文化的衝突等。1998年是回歸後的第二年,香港長期受到的是港英政府的統治,平時所學習的也是英文,而中文是被當成外語的,回歸祖國之後,香港人要面對文化背景的不同等各種困境——張婉婷在懷舊的同時,也展示了這種中西方文化的衝突。
1997年年底的亞洲金融風暴,對於亞洲的經濟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也使得港産片的市場進一步萎縮。在這種情況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風雲:雄霸天下》,它代表著在回歸後的初期香港電影意圖“救市”的主要方式,即在本土資源的基礎上迎合潮流、結合高科技。《風雲:雄霸天下》成為香港武俠電影中的一道分水嶺,自此以後高科技代替了功夫功底,成為武俠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
1999年杜琪峰攜“銀河映像”加入“中國星”集團,與徐克等導演合組一百年電影公司,使香港影壇,呈現出王晶、杜琪峰和王家衛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杜琪峰當年執導的《槍火》是其在銀河映像時期最個人化、風格化的作品之一。這部影片在第二年舉辦的第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中獲得最佳電影與最佳導演兩項大獎,其中前者的評語是:“導演于黑幫類型片上另創新境之作。氣氛與風格冷峻不凡,一眾演員含蓄而具神采,隱喻香港人死拼盡忠,復能絕處逃生的靈活精神,配以燦爛悅目的槍戰場面,動靜對比出色。”
2000年,香港逐漸走出亞洲金融風暴,年度十大票房在此背景下也慢慢的回升。《孤男寡女》是80年代以來第一部獲得本土票房冠軍的愛情小品文藝片(以往都是被警匪片或者喜劇片獲得),既因為劉德華的票房地位逐漸上升,也因為隨著香港的回歸及經濟回潮,港人的心態也逐漸趨於穩定,OL一族式的小品文藝片更加適合當前年輕人的心態,特別是影片中所傳達出的最後“美夢成真”的場景。而這一年的十大票房,單是愛情小品文藝片就佔據了四個名額。
2000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以臺灣導演李安主創的《臥虎藏龍》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8個大獎,這是一部由臺灣導演執導,多位香港與內地的工作人員參與的武俠片。《臥虎藏龍》並非典型的港産片,卻是港産片在新的歷史時期發展的一個趨向,也即大華語電影的融合。當然這一年不能忘記的還有王家衛的《花樣年華》。
2001年,一部關於香港九龍大角咀的小豬成長的《麥兜故事》成為經典。這是一部百分之百的香港原創動畫電影作品,從麥兜的出生到上小學再到上中學,一直到負資産,以動畫的方式展示了香港社會濃厚的本土情結與懷舊情懷,更展示了香港社會90年代的變遷。羅大佑在2004年的香港紅館舉辦的“搞搞新意思”個人演唱會上,還以重重襯托的方式呈現出演唱會的主題:香港。而作為最有文化特色的香港電影,自然不能遺忘了香港這個生於斯長于斯的土壤——《麥兜故事》便以最直接最生動的方式,表達了其對於香港這個母土的致敬之情。
2002的《無間道》是劉偉強擔任導演以來票房與口碑都最好的一部作品,延續了《暗戰》式的鬥智鬥勇,並以“雙重臥底”的劇情突破了80年代以來現代港産警匪片的困境,無論是情節設計還是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極具神采,儘管是多條敘事線索但並行不悖。此外,影片所描述的“雙重臥底”的身份焦慮感也是香港當代社會的一個寓言,映射出港人集體無意識中所潛藏的不安感,表達出他們複雜的心態,從而使得影片被注入了豐富的人文的關懷。
2003年的香港電影備顯坎坷曲折,由於非典等緣故,香港電影先是在三月踏入了冰河期,六月跟內地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協議)的合約,標誌著香港電影的進一步北望神州,向內地市場靠攏;再加上這一年度張國榮、梅艷芳、柯受良的相繼去世,為香港電影增添了更多的傷悲。
香港小姐選美比賽的揭曉時刻,眾人在急切的等待著花落誰家,終於,司儀陳奕迅宣佈,本屆的香港小姐是:香港……這是《1:99電影行動》中馬偉豪導演的短片中的一幕,也代表著香港電影人甚至是香港人的愛香港的心態。樂觀自信是短片所體現的主要的香港精神,而自強不息則是這種香港精神的實現途徑。這種自信自強的精神鼓勵著香港人走過了非典難關,但是在電影業上,卻不得不因為本地市場的狹窄而逐漸步入內地市場因而失去自己的特色——香港電影,也開始了向左走或者向右走的歷程。
2004年元旦是CEPA開始實施的日子,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相互融合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章子怡憑《2046》中的角色獲得當年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成為20年前斯琴高娃憑《似水流年》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以來的第二個內地演員。(此後的N年,影后都為內地演員包攬懷中,可見香港演員青黃不接的嚴重。)雖然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功夫》,狂收6100多萬港元的票房,破了數年前他的《少林足球》的票房記錄,成為周星馳電影中的又一座高峰。但是,除此之外的香港票房,衰弱的趨勢越發明顯。
2005年是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年的大喜年度,香港電影作為中國電影這一母題的一部分,自然也多了不少的紀念與歡喜。史詩性的《黑社會》在金像獎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三大獎項,導演杜琪峰試圖將其拍成一部黑幫的、史詩的文藝性作品,影片自開幕時就從明清時期的黑社會源頭“洪門”説起,表明300年前他們被稱之為“義士”,且他們遵從的是正義的精神,不過,現在的江湖早已不是當年的江湖了,在《黑社會》中,由“忠義”維持的社團淪為彼此之間爭權奪勢的競技場。杜琪峰不但以平實的手法描述了新一代社團中人的價值觀、理念的變化等,更是當今社會的隱喻。
香港電影出現疲弱的態勢,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2006年則是80年代中期以來最低潮的一次,無論是年産量還是票房,儘管這一年仍有些記憶不容忘卻。《伊莎貝拉》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音樂獎。劉德華資助並推動了“新星導計劃”,其中包括林子聰的《得閒飲茶》、寧浩的《瘋狂的石頭》等六部作品。而杜琪峰的《黑社會2:以和為貴》則講述香港黑幫的明天,從而與前篇成為一個整體展示了香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影片在兜兜轉轉的權力鬥爭甚至付出沉重的生命代價後,換來的仍然是“以和為貴”。這也是香港電影面對回歸後的文化隱喻,隱喻著香港電影的何去何從:融入以內地電影為主導的華語電影中。
不變內核
香港電影的兩大模式,分別是“社會閱讀模式”與“娛樂模式”,其中前者是指將社會生活的變遷融入于影片的敘事中使得觀眾增加對現實生活的認識,過去幾十年間香港電影中所展示出來的各種香港人的姿態,不少都被延續到了回歸後的電影作品中。《麥兜故事》中麥兜的一次次的希望、失望、希望、失望、希望的經歷是港人在經歷了90年代的經濟的大起大落的暗喻;周星馳的《功夫》,一方面是延續了50年代的經典作品《七十二家房客》的風格,另一方面,通過周星馳的經歷暗喻了香港人一再的面臨困難時的“弱者的反抗“,並與最終的“勝利“表現出港人的那種驕傲的心態,就如香港的影評人林沛理在《香港電影,誰來拯救?》中所説的,“《無間道》是香港電影對香港人身份的沉痛反省,《功夫》卻是周星馳對香港電影文化的熱情擁抱和由衷歌頌”。
儘量的減少所謂的家國情懷,而在影像中流傳著與日常生活所相關的俗世心態,在這十年中,也仍然是香港電影的故事主線。
同時,樂觀積極的香港精神這一香港人的重要精神面貌也一直延續在影片之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勞多得……”在《麥兜故事》中,麥太一邊練著體操一邊唱著,儘管麥太是單身母親,帶著麥兜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她希望孩子出生後即使沒有周潤發、梁朝偉般的帥氣也要有好的運氣,她相信明天會更好而可以帶著兒子到馬爾地夫看藍天白雲,即使面對著一次次的失敗與挫折。而春田花花幼稚園的MissChen所教給麥兜他們的那首英文歌曲,《Allthingbrightandbeautiful》,同樣是充滿著陽光般的溫暖與明麗。即使是那個因為遭遇了亞洲金融風暴的阿金,在自助銀行中她仍然不忘給予同樣處於困境中的歹徒以教導樂觀自信的港人精神。
香港電影很多時候的大團圓的結局,其實也是香港人的那種樂觀自信的精神的一種體現,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都心存希望,明天會更好——如果比較60年代中後期以來的主流動作電影,這種樂觀自信的現代港人精神更加的明顯。即使是在一些悲劇性的作品當中,也不乏這種樂觀自信的因素,如張婉婷的《玻璃之城》,父輩的愛情在車禍中走向終結,但兒女一代卻在不斷的誤會與消解中逐漸地走到了一起;杜琪峰在《槍火》中讓五兄弟之一死裏逃生,儘管整部影片散發著濃濃的死亡氣息,而到了《放 逐》雖然是讓五兄弟逐一的斷命天涯,但離開的妻子孩子則成為影片中明天的希望。
這就是香港人的精神,也是香港電影中所貫穿的希望,即使遭遇再多的失望,希望還是隱隱若若的浮現著……或者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香港電影本身在面對挑戰時的心態。
70年代末,系列電視片《獅子山下》的同名主題曲中至今仍然在流傳著:放開彼此心中矛盾H理想一起去追H同舟人誓相隨H無畏更無懼H同處海角天邊H攜手踏平崎嶇H我地大家H用艱辛努力寫下那H不朽香江名句……
(來源:中華讀書報 阿木)
編輯:姍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