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回族的待客禮

  時間:2006-01-25 14:12    來源:     
 
 

     回族人待人誠實憨厚,和藹可親,有禮有節。當家裏來客人時,要走出大門外去迎接。客人進屋時,要主動給揭開門簾,讓客人先進屋。客人入座後,馬上沏茶、備飯。一般不跟客人説“你喝茶不?”“你吃飯了沒有?”“給你做飯吧?”等等,即使家裏比較困難的回族穆斯林,只要來客人,也悄悄出去借面、借雞蛋,想把客人招待好。回族穆斯林把飯菜做好端上桌子以後,主人不陪坐,不陪吃,站在地上,先説一聲“請口道”,接著一再謙讓、夾菜,照顧客人吃好飯。回族穆斯林認為主人陪坐、陪吃是對客人的不禮貌。
 
    上飯之前,先上蓋碗茶,主人當著客人的面把碗蓋揭開,在碗裏放上冰糖、沱茶、元肉等配料,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遞給客人。這樣做,一方面表示這碗茶不是別人喝過的剩茶,另一方面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回族眾人同桌聚餐時,先洗手以後,謙讓年長的入座上席,要等他動筷子以後,其他人再動。吃飯時,不説污言穢語,不貶嫌食物,不在碗裏亂吹亂攪,要小口進食。吃餡餅、饃饃、油香時,不拿在手裏大口大口咬著吃,而要用手掰著吃。放餅時,注意將面子放在上面,不能反放。喝茶時要咝咝地慢飲,不能大口大口地吞咽。

     回族穆斯林同客人談話的時候,要求不能左顧右盼,不能玩弄自己的鬍鬚與戒指等,不能搜剔牙齒,不能將手指插入鼻孔中,不可當面吐痰與擤鼻涕,更不能伸懶腰打哈欠;如果非打噴嚏不可,應將雙手搭在嘴前,遮住自己的聲音和唾沫星子,欠身越過對方,完了還要向對方略表歉意。打哈欠的時候把手放在口上。談話中要細聽別人的言語,不能要求對方過多的重復,更不能插話表述自己的成績,不能奴僕般地獻媚,也不能可憐地乞求。

     送客人的時候,不能沉著臉,要和顏悅色,一直把客人送出大門。到人家做客和入座時,要禮讓,不能從人前頭過,坐下的時候,以“色倆目”給靠近自己的人問安。

     拜訪親友時,不要冒昧闖入,惹人討厭,未給房主道安,不得進入臥室。

     回族穆斯林在親戚朋友有病時,左鄰右舍和村莊的鄉親都帶上禮品 去看望、安慰;遇到人們過“乜貼”(舉行紀念亡人,尤其是公認的一些老人家、教主、傳教人等的活動),要除散乜貼(錢),表示自己對亡人的悼念。

     出遠門旅行時,要向父母討“口換”(即同意),徵得父母允許,不能冒失地離開。旅行回來時,要向父母敘述沿途見聞,辦事情況。這樣做,一則請安,二則彙報。

     回族穆斯林還非常注意並尊重他人的自尊感,顧全別人的面子,不喊別人的外號。回族人一般都有漢名和經名,同族人或親屬間很少稱漢名和官名,常叫經名。尤其是長輩招呼晚輩,幾乎全叫經名,這樣顯得更親昵、更憐愛。

     回族多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雜居,回族穆斯林同別的民族群眾相處得十分友好,在開齋節、古爾邦節時,回族群眾也給漢族鄰居敬油香、馓子,在中秋節、端陽節時,漢族鄰居也給回族人送清真的月餅、粽子,回漢之間洋溢著民族團結的歡樂之情。




  來源:《回族風情》

                           編輯:芳漪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