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六月六與曝曬節

  時間:2006-01-21 14:33    來源:     
 
 

  陰曆六月初六,域人有把衣物書籍搬到室外曬太陽的習俗,因此又被稱為“曝曬節”。

  “六月六‘,正值盛夏,是一年中太陽最酷熱的日子。由於春末夏初天氣漸熱,空氣變得潮濕,此時衣物書籍極易受潮生霉,以至被瘋狂蛀食。人們定“六月六”為“曝曬節”,旨在殺菌滅霉,保護衣物。

  南朝劉義慶騙著的《世説新語》中,還記載著兩則有關曝曬節的趣聞。

  南朝阮鹹曬破衣裙。阮鹹是文學家阮籍的侄兒,是個名士。他住在街南,家庭生活貧困拮據。“六月六”這天,住在街北的富豪人家,均把華麗昂貴的衣裳搬出街上曬,大有競爭擺闊之狀。而街南的大多數為貧困者,擺在街上曬的又大多是舊陋的東西。此時,阮鹹也把一條破衣裙用竹竿撐出曝曬。好奇者見曰:“緣何把這破東西曝曬?”阮咸道;“未能免俗,聊復爾耳”。意思是説,人家曬東西,我也不能不隨風入俗啊。顯然,他這是以此嘲笑街北炫耀財富的闊佬。

  晉朝郝降“曬書”。郝隆很有學問,亦是名士。家裏雖沒有什麼昂貴的物品,但學富五車,滿腹經倫。“六月六”這天,有錢人家都曬昂貴衣物,博得人家陣陣讚嘆。郝隆沒什麼昂重的東西可曬,就躺在太陽底下曬肚皮。路人驚問緣何曬肚皮?他幽默地説:“你們沒有看到嗎?大家都在曬東西,我也得把肚皮裏的書曬一曬呀!”實際上,郝隆也是在嘲諷那些擺闊的富人。

  這二則故事,為曝曬節增加了一份文學色彩。 
 
  
 

  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輯:芳漪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