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國共兩黨在北京舉行了第二次保護臺商合法權益工作會談,雙方就進一步保護臺商合法權益達成了十點共同意見。
大陸一直重視保護臺商合法權益,1988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鼓勵臺灣同胞投資的規定,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1998年國務院頒布了實施細則。
提示
以什麼來吸引臺商?除了優惠政策和優勢資源等特色外,營造公平、和諧的投資環境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公平環境離不開臺商合法權益保護,從去年起,國共兩黨連續舉辦了兩次保護臺商合法權益工作會談,並約定今後每年都要舉辦,可見大陸對臺商權益之重視。
臺商究竟渴盼哪些權益受到保護?本期話題就此採訪了在廈投資興業的臺商們,請他們結合自身工作、生活實際,談論各自最渴盼的需求。
關鍵詞:個體 臺胞個體戶政策放寬
羊公館負責人“羊掌櫃”:最近我準備在蓮坂開新店,原本以個體戶形式申請,但臺胞個體戶的經營場所不能超過300平方米,雇工不能超過8人。沒辦法,我只好以外資公司形式申請,但註冊資金底限是10萬美金。
臺胞個體戶相比本地人個體戶,在經營面積和雇用人員上限制較嚴,在經營行業上也有嚴格限制,目前廈門只開放了餐飲、美容美發等8個行業。
對於餐飲業來説,300平方米店面只夠大排檔水準,這束縛了餐館進一步擴大,而如果申請成立外資公司,資本額門檻較高,日常運營成本也高。
我覺得臺胞個體政策應該進一步放寬,以吸引更多小臺商前來創業、安家,給予他們更多機會。
廈門牛耳DIY美研館負責人翁明瀾:我申請的也是臺胞個體戶,可是目前大陸多數城市沒有開放臺胞個體戶,所以在外地開連鎖店,往往只能開公司。
加盟連鎖店遵循的是統一管理模式,如果有的地方以個體戶來經營,有的地方以公司來經營,勢必帶來管理上的麻煩。因此,臺胞個體戶政策應當儘早在大陸普遍推行。
關鍵詞:穩定 政策不要“朝令夕改”
嘉農精緻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林憲權:1998年,我來廈門徵用了60畝地,合同租期30年,這幾年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我這塊土地很快也要被工業徵用。
朝令夕改,政策不穩定,會讓投資人不知所措,即便因為形勢需要,需改變政策,最好也要充分徵求專家學者和民意代表意見,慎用行政權。進一步説,改變政策時,既要考慮多數人利益,也要考慮少數人權益,這樣才能構建和諧社會。
1998年廈門土地補償按面積和地面作物價值補償,從去年8月起,廈門實行了一刀切補償政策,即每畝按3萬多元徵用,不管你地上有沒有種東西,還是種有什麼東西。
1998年國務院頒布的《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第24條規定:“臺商所經營的産業儘量不徵收為國有化,如果有必要,以現值加以賠償。”按此規定,徵地補償額須考慮到地面作物部分,而一刀切政策是否與此不吻合?
關鍵詞:成本 避免所得稅重復徵收
廈門多威電子公司董事長、廈門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曾欽照:我公司屬於出口型企業,在廈門按利潤的10%交稅,在臺灣按25%交稅,如果是一般型企業在大陸要徵33%的企業所得稅。就是説,一般的大陸臺企,利潤的一半多要用來交稅。
個人所得稅部分,臺灣最高可以收個人所得的40%,大陸最高的也收40%,臺商作為企業主,收入較高,通常兩頭都按最高額度來交稅。這樣一來,個人賺的錢,在稅收起徵額以上的收入,相當部分用來交稅了。
高稅賦導致一些臺商偷逃稅,大陸偷逃稅要負刑事責任,為此一些臺商受到了懲處,不像在臺灣,偷逃稅只負民事責任。
稅收太高,增加了臺企大量成本,降低了企業競爭力。另外,近來大陸的土地和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辛苦又賺不到錢的話,臺商就不會前來投資。
降低員工訓練成本
琦璇珠寶店負責人張振揚:招員工時,往往不知道去哪找人,好不容易招到人,培養了一年半載,人又走了。可能是兩岸的價值觀不同,大陸員工頻頻跳槽,而臺灣員工不喜歡跳,因為在一家企業呆得越久,越有機會獲得提任。
我感覺這裡的員工培訓成本,會高出臺灣兩三倍,員工頻繁離職,增加了企業大量的培訓成本。政府能否協調民間機構,用臺企的訓練方法培訓大陸員工,一方面為他們進入臺企做準備,一方面也可以縮短將來勞資磨合期限。
關鍵詞:服務 能否編個政策小冊子?
張振揚: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1998年,國務院頒布了實施細則。我問了很多臺商,大多數臺商不清楚保護法及細則的內容,更談不上用它來維權。
頒布了法律、政策,如果不能有效宣導,法令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各地臺辦都有投訴協調部門,這些部門能否把典型個案編成小冊子,發給臺商們呢?讓臺商知道遇到什麼問題,該以何種方式解決。
例如,臺商招聘員工時應注意什麼法律問題?碰到勞資糾紛時應該找誰?人身財産安全如何獲得保護?
多一些溫馨提醒
翁明瀾:前段時間我的一年期入境簽注,一不小心過期了26天,一天罰100元,總共被罰2600元人民幣,接受處罰時還要到公安機關做筆錄、蓋手印,好像做了什麼違法犯罪的事情。
大多數臺商是正常商人,來大陸後都有在當地辦理暫住證,當地都有我們的聯繫方式,公安機關在臺商們的入境簽注等證件快過期時,為何不能通過手機短信等方式提醒臺商呢?
為小臺企融資開通道
張振揚:中小臺企在大陸融資太難了,完全要靠自有資金打拼。這裡的貸款基本上針對大企業,大企業有通暢的融資渠道,中小企業很難貸到款,中小臺企更是難上加難。
大陸金融機構應該轉變觀念,臺灣經濟奇跡正是靠中小企業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融資總需求遠遠超過大企業,這才是金融機構一塊更大的蛋糕。
關鍵詞:公平 辦事享受同等待遇
A++安親課輔中心負責人翁彌堅:今年我的小孩升入小學,找不到理想的午托班,我就自己開了A++午托班,解決接送小孩、輔導功課的問題,也為其他家庭多提供一個午托場所。
沒幾天,孩子家長們就開始對我發怨氣,説學校老師動不動責怪他們,孩子吃飯不好,坐姿不好,寫字難看,上課東張西望,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一大堆。老師還有意無意問家長,孩子送哪個午托班了?言下之意那個午托班不行。
後來我才了解到,學校一些老師自己開了午托班,家長沒把孩子送到老師的午托班裏,老師便找藉口責難那些家長,並對那些孩子“區別對待”。家長成了老師的“出氣筒”,我又成了家長的“出氣筒”。
翁明瀾:臺商來大陸創業,人生地不熟,有時辦個證件,費盡週折仍辦不成,最後花錢找仲介機構來辦理。這種仲介機構在臺灣被稱為“白手套”,意思是隔離物,辦事機構不與辦理對象直接接觸,而與仲介機構達成收費協議。
當然,有關係的人可以直接到辦事機構辦理,臺商們普遍缺乏人際關係,只好多花錢找仲介辦事了。如果真要保護臺商權益,政府可以針對臺商開設一條龍服務窗口,所有證件在一個服務窗口辦理。
關鍵詞:監督 加大媒體、民意代表作用
林憲權:當臺商權益與當地居(村)民利益發生衝突時,當地官員有時袒護、遷就本地人,臺商只好退縮。
來大陸投資多年,我覺得這裡的行政權力太大,監督單位不能發揮應有作用,臺商常常投訴了解決不了問題,主要原因是行政權淩駕於監督權之上。
翁彌堅:一次我的員工被派出所帶去審問,我到派出所被協警員擋在門外,見一位女民警出來,我就詢問女警,我的員工要被審查多久。那女警硬生生甩出一句“一年半載”。換在臺灣,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在臺灣,民眾碰上憋氣事,直接打電話找“立法委員”,或者找媒體,投訴管道非常暢通;而在這裡,媒體和民意代表顧忌的東西太多,監督作用相對就弱了許多。
來源:臺海網
編輯:龍貓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