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杯普洱兩岸情 雲茶聯誼慶新春

2019-02-14 16: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自媒體達人張國威(右一)、賴雅婷(右二)、陳睿瑋(右三)體驗普洱茶。(圖片來源:雲南省臺辦宣傳處)

  台灣網2月14日訊 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香氤氳,最初是中國人獨享的味道。相傳神農嘗百草後中毒,遇茶而解,此後便發現了茶。

  普洱茶歷史悠久,清代乾隆皇帝喝了由雲南進貢的普洱,頓感耳清目明,輕鬆不已,忍不住作詩道:“點成一碗金莖露,品泉陸羽應慚拙。”從此“金莖露”就成了普洱茶的雅號。

  大年初一,第二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交流活動中系列活動之一的“諸事吉祥雲茶聯誼”茶文化交流在佛光山雙閣樓與臺灣民眾見面。自2月5日起,每天三場的普洱茶品鑒會座無虛席,據了解,奉茶活動將持續到2月13日。2月18日還將在臺北書院舉辦“十萬青年同飲一杯中華茶”文化交流活動。屆時,兩岸100余名青年將歡聚一堂,以茶為媒,以茶會友,架起傳播交流中華茶文化的緊密橋梁。

普洱茶專題講座。(圖片來源:雲南省臺辦宣傳處)

  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雲鵬女士表示,“能把享譽世界的普洱茶文化帶到臺灣,和大家一起分享是件非常榮幸的事,很多民眾表現出對我們雲南普洱茶濃厚的興趣和極大的熱誠,我感到非常開心,非常歡喜。有幾位茶友每場必到,不斷跟我們茶藝師交流、學習,特別令人感動。”

  來自臺灣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的朱老師是一名茶藝愛好者,聽説這次佛光山有雲茶聯誼的活動,她每天搭乘公交車從高雄過來,單程需要一個半小時,自2月5日的第一場奉茶活動開始至今,無一場缺席,“我喝了三十幾年茶了,十年前去過雲南,第一次嘗到生普(普洱茶生茶),喜歡得不得了,聽説在佛光山有這個活動,那我一定要來。”記者注意到,朱老師腿腳有些不方便,從佛光山車站走到雙閣樓還有一段距離,當被問到來品茶的路途上會不會很辛苦時,朱老師笑瞇瞇地説:“走一走、歇一歇就好啦,畢竟機會難得嘛,之後幾天我還會再來。”

  來自屏東的陳女士説,今天來雙閣樓喝到的普洱與她之前喝過的很不一樣,超級好喝,生津止渴,嘴裏還會有回甘,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雲南的普洱茶這麼好喝!”

奉茶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雲南省臺辦宣傳處)

  徐女士是一位在高雄從事金融行業的茶友,她的家裏收藏著各種名茶,“大紅袍、鐵觀音、龍井、普洱我平時都會喝,為了儲藏普洱,我特意從雲南買了大大小小的甕放在家裏。我也是每場必到的,因為要學到這麼多普洱茶的專業知識很困難,可能需要專門跑到雲南去研修。通過這幾天過來品茶、包括有茶藝師的講解,真的有激發我再到雲南去的慾念,特別想去一趟西雙版納。”

普洱茶品鑒茶會。(圖片來源:雲南省臺辦宣傳處)

  據了解,每場品鑒茶會在沐手禮賓、靜心調息、普洱茶品鑒等內容中還穿插了茶道美學表演、普洱茶主題講座。專業講師從地理位置、歷史軸線、製作工藝、品鑒技巧等方面向到場民眾傳播普洱茶文化,每場活動都讓茶友們收穫滿滿。

  小小一杯茶,如何從湯色、純度、厚度、口感、余津、香型、氣蘊、力度等方面品出杯中滋味,也許並不僅僅是技巧層面的品茗,更有著對生活的感悟,對自我的審視。

嘉賓品茗普洱茶。(圖片來源:雲南省臺辦宣傳處)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在雙閣樓品過一壺普洱後説到:“喝茶、品茶很容易讓我們的心靜下來,當我們用心品嘗一杯茶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在跟自己的心對話。佛門中常説茶禪一味,透過喝茶來修心、養性,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雲南的普洱茶確實有它的特色。”心保和尚表示,雲南文化走進臺灣、走進佛光山,對於雲臺兩地加深了解和交流有著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彼此多了解,彼此多吸收,互相豐富我們文化的內涵。”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第二排右三)和佛陀紀念館如常館長(第二排左一)出席奉茶會。(圖片來源:雲南省臺辦宣傳處)

  知名作家余秋雨曾在其《品鑒普洱茶》一文中這樣描寫有普洱相伴的日子:“我是誰?我從哪來?又到哪去?喝一口便知。”一杯普洱兩岸情,雲茶聯誼慶新春。普洱茶系列文化交流活動的繼續深化,將成為雲臺兩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進一步拉近兩岸同胞的距離,堅定中華文化自信與美好未來。(台灣網、雲南省臺辦宣傳處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王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