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邱明總:投資江門開平是明智的選擇(圖)

時間:2011-06-02 14:03   來源:台灣網

 

  開平威技電器集團董事長邱明總(資料圖片)

  台灣網6月2日江門消息 邱明總,一位來自臺灣的商人,1989年義無反顧地離開家鄉,前來僑鄉廣東江門開平辦廠。在開平100多家臺資企業中,邱明總投資的威技電器有限公司是最早的一家,也是成長最快、規模最大的一家。22年來,他的企業從一棵幼苗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回顧在江門開平22年的奮鬥之路,邱明總最大的感慨就是——投資江門開平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引領開平臺企的“龍頭”

  上世紀70年代後期,曾在日資企業松下公司工作的邱明總在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後,在臺灣自立門戶開設了一家生産微型馬達的工廠。上世紀80年代後,改革開放的祖國大陸風起雲湧,地大物博、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吸引了很多臺灣客商前來辦廠。

  1989年,邱明總通過一番對比,捨棄了臺商比較鍾愛的廣州、深圳和東莞等大熱投資之地,毅然選擇了位於珠三角西部的開平,他也因此成為首個到開平投資的臺商。他認為這兒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相對上述地方,開平更適合自己。此後多年,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深情的土地,不但享受到了安全、賺錢和開心,更讓他有了深深的歸屬感,將開平視作第二故鄉。

  在開平100多家臺資企業中,威技電器有限公司是最早的一家,也是成長最快、規模最大的一家。

  目前,威技電器有限公司已成長為威技電器集團公司,在開平設立了仁星電器有限公司、威技電器有限公司、威寶精密電機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總投資累計達2286萬美元,主要經營除濕機、移動式冷氣機和分離式冷氣機等系列電器産品,産品100%出口,年出口産值超1億美元。

  企業“滾雪球”般壯大

  邱明總在開平的事業發展,跟許多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一樣,有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傳奇經歷。他的企業,從最初的小作坊,發展到了如今的集團公司。

  1989年,邱明總在開平祥龍租賃了一家佔地5000平方米的小生産房,從事電器生産。1992年,邱明總敏銳地捕捉到市場資訊,加大投資力度,增資興建廠房和進口外國生産設備,投資冷氣機,3年後,他的電器廠就能年生産並出口空調機5000多臺,價值600多萬美元。1999年,開平市的工業發展如火如荼,當地政府為企業在沙岡創辦了工業集中地,邱明總響應政府號召,決定將工廠搬到集中地,並趁此時機進行擴大再生産,首期就增資1000萬美元,買下90畝土地作為廠區,後來又買下了100多畝土地作為廠房。在沙岡工業園發展的最初幾年裏,他的公司生産的空調機呈現出幾何式的增長,2005年生産50萬台,2006年生産65萬台,出口值實現了以每年20%的遞增,在2004年是8000萬美元, 2005年突破了1億美元,2006年達到1.2億美元。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威技公司始終堅持走高科技發展之路,由於産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該集團業務蒸蒸日上,即使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威技電器集團也頂住了“衝擊”,在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2008年,該集團的銷售額達6.65億元,出口總額9067.88萬美元,成為開平市當年出口總額第二大的企業。

  為臺商投資江門開平穿針引線

  回顧在開平22年的奮鬥之路,邱明總最大的感慨就是——投資開平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邱明總説,開平有著優越的投資環境,交通便利,載體集中,政策優惠等等。這些年來,威技公司的不斷壯大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對臺資企業的關心和扶持,比如金融危機來臨時,開平市能很好地執行國家為企業的減負政策,開平市的各級領導能多次深入臺資企業調研,現場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

  邱明總對開平投資環境的肯定,不但表現在他的話語上,而且還表現在行動上。邱明總是江門五邑臺資企業協會開平分會第一任會長,在他任會長期間,架起了臺商和開平之間的橋梁,積極穿針引線介紹臺商來開平投資。如今,在開平的臺資企業多達100多家,成為開平工業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台灣網江門市臺辦通訊員 譚桂平 )


編輯:吳捷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