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三全育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作者:李雪琪(常州大學)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教育事業的總體戰略部署。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把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落到實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扎實推進“三全育人”,要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審視,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通過扎實有效的教育教學實踐,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讓學生深刻認識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里程碑意義,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自覺做“兩個確立”的堅定信仰者、忠誠實踐者,深懷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力踐報國之行。
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青年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興趣廣泛,探索未來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要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讓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比如,政治經濟學既講授經濟活動的基本原理、基本規律,更深刻總結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讓學生深刻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這一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二十一世紀世界的最新理論成果。法學將中國法治實踐的最新經驗、生動案例、最新成果引入課堂、寫進教材,提升人才培養與法治實踐的融合度,引導學生深刻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新聞學既講授採寫編等知識技能,更引導學生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實踐,培養更多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工作者。
激發全社會育人“大能量”。扎實推進“三全育人”,要凝聚多方合力。善用“大資源”。黨和人民百年奮鬥,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是講深、講透、講活“大思政課”的豐厚資源。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考驗,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講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有利于教育引導青少年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偉大民族精神,凝聚起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舉辦的重大標志性活動。講好“雙奧”這堂“大思政課”,要突出北京作為全球首個夏季奧運會、冬季奧運會“雙奧之城”的獨特之處,詮釋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強體育健身意識、奮勇拼搏意志。匯聚“大合力”。既延展課堂“半徑”,又豐富育人主體和渠道,畫好思政育人“同心圓”。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好,強化校內外聯動,形成課堂、校園、社會“點線面”一體,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圍繞新時代新徵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聯係生動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組織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火熱實踐中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比如,聯合科技部門設立科學精神實踐教學基地,聯合生態環境部門設立美麗中國實踐教學基地,聯合文化部門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踐教學基地,聯合農業農村部門設立鄉村振興實踐教學基地等。
建設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教師隊伍。高質量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進一步夯實師資力量。拓展選拔視野,抓好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健全激勵機制,整體推進高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隊伍建設,積極聘請黨政領導、科學家、老同志、先進模范等擔任兼職教師,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保證師資隊伍後繼有人、源源不斷。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注重啟發式教育,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增強課程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引導廣大青少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