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理論

牢記歷史使命 回應時代召喚

2017年05月17日 16:15:33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哲學社會科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闡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殷切希望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畏艱辛、不辱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參加者,一年後重溫這篇講話,不僅認識到講話高瞻遠矚、意義深遠,而且更加感到,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與黨中央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加強馬克思主義的陣地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等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所以,我們必須加倍學習,認真探索,努力完成我們這個偉大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①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

  哲學社會科學來自於人類的社會實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

  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之所以具有如此鮮明的標誌,是由近現代中國國情和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所決定的。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中國積弱積貧,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已經清楚地看到那種“師夷長技以制夷”式的單純學習西方技術的失敗,在經歷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之後,他們認識到要實現民族獨立自強,國人的思想意識、文化觀念、價值理念都必須改變,為此,他們自覺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將西方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翻譯介紹到中國。與此同時,十月革命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區別於同時代的其他哲學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旨在改造世界,為受剝削壓迫的無産階級服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這種階級性、實踐性和社會性,使其最適合於中國社會的需要,進而最終成為中國無産階級及其政黨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産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立場、方法應用於軍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我國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充分説明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正確性,中國共産黨人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深刻改變了中國面貌。同理,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也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並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須臾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

  對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説,必須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自覺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哲學社會科學門類眾多,有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之分,也有熱門學科與冷門學科的差異。但是,不論從事哪個領域哪個方面的研究,我們都應搞清楚為什麼人的問題。中國共産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黨的事業就是要實現、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同樣,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也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而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顧自己閉門造車,自説自話。“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所作為,不辱使命,就應當自覺地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的理想,自覺地把個人學術追求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唯有這樣,我們所做的學問才能受到人民的歡迎,才能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② 發展馬克思主義,勇於回應時代的挑戰

  馬克思主義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理論體系,所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體現為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對此,恩格斯明確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根據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原理,我們今天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同時,就要立足於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積極回應時代的挑戰,努力發展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拿出能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理論支撐的理論成果。

  應當看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全新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道路和模式可以借鑒,我們既要在實踐中摸索,也要在理論上求尋。比如,如何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存的經濟體制;如何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如何堅持黨的領導,保證黨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長期執政等,這些問題在經典馬克思主義著作中是沒有現成答案的。近幾十年來,我們黨在改革開放中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和深化。這方面的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但不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具體論斷,針對重大和迫切的時代問題,全面客觀地分析、研究,勇於回應各種各樣的挑戰,作出合乎我國具體國情和歷史發展邏輯的決斷,從而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新形勢、新情況,因勢利導,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發展,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為此作出全面的理論詮釋。同時,我們現在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如,當代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各種思潮紛紜激蕩;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出現新變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矛盾、各種風險不斷增加;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更加頻繁;黨在新形勢下面臨的執政風險和考驗集中顯現等。這些都是關乎黨和國家的生存和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對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科學的解答,推出一大批重要學術成果,以更好地指導我們正在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活動。理論的生命力就在於創新和發展,我們只有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更好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③ 堅定文化自信,努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任何一個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都是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就是要“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之所以要強調中國元素,是因為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裡面既有作為主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也包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資源和西學東漸帶給我們的國外文明的成果。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傳統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積累的智慧和知識,是世界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説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説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只有確立文化自信,積極主動地繼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才能不忘根本,真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也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推進中華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創造性轉化,與其他文明體系一道促進全人類發展。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既要解決好“繼承性、民族性”問題,同時也要注意體現“原創性、時代性”和“系統性、專業性”。這方面尤其要關注幾個問題:其一,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由此就會不斷涌現許多新問題,僅僅依靠以前的經驗、方法不足以徹底解決。這就需要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問題為導向,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挖掘新材料、新內容,提出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提煉出有學理見解的新理論、新學説,努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和發展。其二,在注重國家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研究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自身的建設,不斷探索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學習用學術語言總結和概括在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做法,真正使建言獻策與述學立論達到內在統一。其三,要注意學科體系建設均衡發展的問題,突出重點學科和應用學科的同時,不應忽視對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培養和支援,要使我們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輔相成,讓我們的學術成果既有為現實服務中的實踐價值,也有傳道授業解惑的學術意義。

  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給哲學社會科學創造了良好環境,為我們理論創新、學術繁榮提供了源頭活水。“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産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産生思想的時代”。我們只有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畏艱辛、潛心研究,努力揭示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用發展著的理論去指導發展著的實踐,才能真正做到“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我們一定響應總書記的號召,認清自身的歷史使命,不辜負時代的召喚,用我們的智慧和汗水激發出哲學社會科學的時代活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應有的貢獻。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謝地坤 中國人民大學特聘傑出人文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