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抨擊漸趨嚴厲 臺“央行”稱並不想管控熱錢

時間:2010-10-20 09:12   來源:中新網

  對於外界連日來的批評,臺灣“央行總裁”彭淮南表示,有些人將一些表面假像都與新台幣匯率聯想在一起,甚至連島內少子化、大家不想生小孩的現象也扯到匯率,讓他非常困惑。他表示,到目前為止,臺“央行”並不想對熱錢實施資本管制,因為最大目標是不能讓熱錢短線進出。

  據臺灣《財訊》雜誌報道,臺灣“央行”最近面臨的抨擊愈來愈嚴厲,主要集中在下列觀點。

  例如,有臺灣金融業者在雜誌撰文指出,臺“央行”長期使新台幣匯率維持弱勢,獨厚出口的電子業,這一方面使得以新台幣持有的資産縮水,也使新台幣因購買力下降,無法聘請優秀人才,導致臺灣薪資難以上漲;臺“央行”前“副總裁”許嘉棟也曾指責,“央行”為維持弱勢匯率決策,不斷購買美元、放出新台幣,導致市場遊資氾濫,有助長島內資産泡沫的隱憂;另外,對於近來亞洲各國央行為防堵熱錢,而採取阻升策略,臺大財經係教授沈中華在接受訪問時也指出,對於匯率浮動不應過度干預,應讓匯價符合市場,不必過度管制。

  這些批評其實不僅針對彭淮南的決策,也牽涉到臺灣各界對往後經濟發展方向的不同看法,因此,有必要更清楚的解讀臺灣“央行”政策。

  臺灣《財訊》雜誌特地針對外界關切的匯率與利率的一些疑問,蒐集彭淮南的答覆,提供讀者判斷各界爭論的依據。

  爭議一:近半個月來,亞洲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升值,新台幣也不例外,全球會有匯率大戰嗎?臺灣如何因應?

  彭淮南:目前看到的國際匯市情況,其實是美國印了太多鈔票所致,而美國利率又太低,導致這些多出來的資金,在全世界各地流竄形成熱錢 (hot money),這也造成最近亞洲與新興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匯率走勢,大都朝著阻止本方貨幣對美元大幅升值的方向。

  亞洲貨幣匯率往同一方向走的共同因素就是熱錢,而這些短期的熱錢流入常會扭曲本地的經濟情況,臺灣“央行”必須確保匯率能反映臺灣經濟基本面,如果匯率有偏離基本面,臺“央行”就會出面維持穩定。

  爭議二:熱錢進入臺灣的狀況如何,“央行”管制得了嗎?

  彭淮南:熱錢的動向無法預測,如果能夠預測進出方向的資金,那就不叫熱錢了。

  臺灣“央行”統計,島內經常有資金進出的約有七千家,其中約有二十家業者進出的金額就高達40%,這些就是熱錢,這些錢是從哪兒來的,我也都知道,但我不想説得太明白。不過這些錢“央行”沒有辦法禁止匯入,因為臺灣的資本帳已經開放了。

  另外,“央行”到目前為止,並不想對熱錢實施資本管制,“央行”最大的目標是不能讓熱錢短線進出,讓匯率偏離基本面太多,否則會對實質經濟傷害很大。這種熱錢短期頻繁進出對於規模大者影響小,但對像臺灣這種小型開放經濟體影響太大。

  爭議三:最近臺灣“央行”大舉干預新台幣匯率是否有必要?目標為何?

  彭淮南:“央行”的匯率政策是讓匯率反映臺灣經濟基本面,這包括對內和對外的穩定,所謂對內就是指維持島內物價穩定,而對外就是要使新台幣匯率維持市場動態穩定。

  臺灣“央行”于十月七日發出新聞稿,引用美國學者史迪格利茲(Joseph Stiglitz)的説法,認為美國央行與歐洲央行採用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得貨幣流動性氾濫,大量流竄的美元跑到新興國家,迫使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採取抑制本方貨幣升值(即市場所指的阻升),這是必要的。史迪格利茲説,“因為他們不能一味放手讓匯率升值,否則將造成出口産業受到傷害,這種作法很自然。”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