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專家解讀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先行先試 大膽探索

時間:2012-03-30 08:33   來源:浙江日報

  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對溫州活躍的民間金融業是一場及時雨。視野網供圖

  浙江日報訊 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成功獲批,對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處在民間借貸風口浪尖的溫州來説,不啻一場“及時雨”。那麼,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對破解溫州民間資金多、投資難和中小企業多、融資難“兩多兩難”問題有何實際意義?作為全國首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溫州如何先行先試?下一步又將如何實質性地推進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實施工作?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今天獨家採訪了省有關方面負責人,詮釋溫州金融業進一步“突破”的路徑。

  “兩多兩難”破冰有望

  國務院決定在溫州開展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對浙江而言顯然具有開創性的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於破解中小企業多、融資難問題。浙江是眾所週知的中小企業大省,全省經濟靠300多萬家中小企業支撐,這個群體可以説是浙江經濟的基石所在、活力所在。但一直以來,與中小企業相匹配的金融服務體系還不完善,現有的金融服務體系仍以大銀行機構為主,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仍存在“缺位”問題,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受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影響,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經營難、投資難、融資難、盈利難“四難”困境,溫州尤顯突出,引發了部分中小企業關停和企業主“跑路”事件,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正是地方金融體制中薄弱環節的暴露,亟需通過金融體制機制的變革創新來加以破解。

  其次,有利於破解民間資金多、投資難問題。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溫州堪稱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晴雨錶”。溫州民間資金總量超過6000億元,自有資金、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構成了溫州中小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2011年三者比例為56:28:16,以自有資金和民間借貸為主的民間融資佔比通常達2/3左右,與銀行貸款可謂此消彼長。豐沛的民間資金,既是一大財富,也是一大難題,特別是近年來民間借貸市場魚龍混雜,埋下了不小的風險隱患。因此,只有通過不懈的金融創新,探索出一條民間金融規範化、陽光化的新路子,才能引導民間資金有效轉化為民間資本、産業資本。

  四大方面率先突破

  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僅在於活躍的民間融資為之提供了“土壤”,同時也在於其有金融“試驗田”得天獨厚的先行便利。那麼,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將在哪些方面率先突破?

  國務院研究批復的方案中,提出了推進溫州金融綜合改革的12項主要任務,這正是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主要發展路徑。

  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創新求突破。從破解小企業金融體制瓶頸入手,在溫州率先發展小企業專營機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同時,從破解小企業服務機制入手,對小型微型企業實行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模式,在機構設置、信貸服務和産品創新、風險容忍考核機制等方面實施差異化機制。

  民間融資規範化求突破。分兩個層次:引向陽光化。鼓勵溫州民間資金通過金融創新,轉化為科技資本、産業資本,鼓勵溫州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在打破“玻璃門”上作嘗試和突破;引向規範化。在溫州建立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探索民間融資備案管理制度,通過規範化引導,形成民間利率指數,讓更多的地下放貸人浮出水面,使民間借貸“明碼標價”,有效抑制高利貸。

  多渠道破解“兩難”問題求突破。鼓勵溫州通過金融創新,搭建企業融資平臺和民間資金轉化平臺,組建溫州人股權基金,建立溫州股權營運中心,積極拓展股權融資、債券融資、上市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大力培育多層次地方資本市場,多渠道、多元化解決“兩難”問題。

  信用建設和風險防範求突破。信用是金融的基礎,風險防範是金融的生命線。對溫州來説,抓緊完善中小企業和民間信用體系,建立金融業統一的徵信平臺,加強風險防範體系建設,重塑良好信用生態環境乃是當務之急。

  創新舉措實招紛出

  溫州金融綜合改革的鼓聲漸密。一項項具有很強可操作性的金融改革創新舉措紛紛出籠──

  推進地方金融機構(組織)改革發展。一是推動溫州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今年先行啟動引進一家境內投資銀行,同步面向社會增資擴股,募資總額約40億至50億元;二是加快實施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股份制改革,溫州市鹿城區、龍灣區2家機構已被列入農村合作金融機構2011年試點,目前已做好股改前期工作,其餘9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股份制改革工作同步推進;三是支援村鎮銀行向轄內延伸機構網點。現已設立6家村鎮銀行,其中3家設立了5家支行;四是成立省內最大農村資金互助社,註冊資本達500萬元;五是小額貸款公司深化試點,今年省政府新批試點指標30家,給予溫州小貸公司業務創新方面先行先試權。

  大力培育多層次的地方資本市場。一是做大做強溫州市股權營運中心。鼓勵和引導非上市公司掛牌交易,優化股權結構、拓展融資渠道。目前該中心交易量和交易額均佔全省1/4以上;二是加快溫州人股權投資基金的組建步伐,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納溫州人資金有序進入産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基金總規模為30億元人民幣;三是爭取先行試點中小企業私募債。

  規範民間融資防範地方金融風險。一是在溫州市鹿城區試點建立溫州市民間借貸登記中心,探索民間融資備案管理制度。目前已完成工商登記,預計將於今年一季度末試營業;二是在甌海、瑞安、樂清等民間金融活躍地區開展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試點,搭建民間資金與實體經濟的對接平臺;三是成立溫州市地方金融監管服務中心,加強對融資性擔保公司等1900多家資本運作類市場主體的管理;四是加強與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增強監管合力。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