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溫州各界熱議金融綜合改革:民間資本的春天來了

時間:2012-03-29 14:30   來源:浙江日報

  28日,國務院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溫州人對此翹首以盼,用溫州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市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謝浩的話説,就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樣”。

  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為溫州積累下龐大的民間資本,溫州市金融辦認為其規模“總量超過6000億元且每年以14%速度增加”。而去年下半年以來,溫州部分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和企業主出走現象,溫州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現行金融體制中的融資難浮出水面。民間資金多但投資難、中小企業多但融資難,溫州人面臨“兩多兩難”的尷尬。

  為破解 “兩難”,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啟動,意在切實解決溫州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引導民間融資規範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此次綜合改革試驗的基本原則是鼓勵民間資本發起或參與設立各類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組織,引導民間資金投向,暢通民間投資渠道,改善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立足於改善直接和間接融資機構,培育區域資本市場,解決資金供給矛盾;立足於規範民間金融行為,維護金融秩序,強化市場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國家設立試驗區傳遞出的信號,讓溫州民間資本“陽光化”成為可能,也讓溫州人的金融夢開啟了序幕。

  作為“溫州模式”的發祥地,溫州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幾乎是以陣痛的方式,等來了金融綜合改革的試驗。在溫州,人們在等待突破,也謀劃著新的創造。

  民間資本渴望陽光

  “這是給民間資本找出路。” 對於金融改革試驗區帶來的利好,鹿城捷信小額貸款公司總經理符加嶸這樣認為。

  溫州現有26家小額貸款公司,啟動試驗區後,根據完善地方金融組織體系的任務要求,溫州將推進小額貸款公司創新發展。符加嶸説,“以1家小額貸款公司吸收溫州民間資本4億元來算,100家就可以吸收民間資本400億元,再加上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這樣的規模,會起到很大的示範作用。涉足高利貸,民間金融不見陽光的風險,這一次溫州人已經看到了,而小貸公司作為一條讓溫州民間資本陽光化的渠道,非常值得期待。”

  從2008年11月捷信小額貸款公司成立以來,符加嶸一直希望能夠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真正的“身份”。符加嶸認為,如果小額貸款公司不再按照企業性質來納稅,發放支援“三農”貸款時也能享受到銀行同樣的優惠,必然促進公司的發展。“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制為村鎮銀行”這一條,更是讓“捷信”人深受鼓舞。

  近兩年溫州先後成立了6家村鎮銀行。永嘉恒升村鎮銀行是溫州第一家村鎮銀行,行長季偉民認為,金融改革方案中對村鎮銀行佈局上的拓寬和數量上的提升,對現有的村鎮銀行來説,與其説是競爭和挑戰,不如説是農村銀行整體獲得發展和認可的重要機遇。而小微企業也將會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中小企業沒有抵押物和有利的擔保條件,過去很難得到大銀行的重視。而試驗區要創新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産品與服務,探索建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鼓勵溫州轄區內各銀行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這樣,不但能夠幫助溫州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對於各銀行加大改革力度,也會有所促進。”

  樂清柳市的紅旗儀錶公司總經理周春龍,也對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啟航充滿了期待。“作為中小企業,過去要從銀行借到錢,擔保企業不好找,才給非法民間融資留下了空間。”周春龍希望,金融綜合改革啟動後,金融機構能夠在良性競爭中更加關注中小企業的需求,同時,監管措施能夠及時跟上,引導企業堅守實業,引導企業做自己擅長的事,這對整個溫州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會大有好處。

  “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政策導向就徹底明確了,以後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做借貸仲介服務了。” 溫州民間借貸網發起人、攀遠律師事務所主任顏貽潘説。

  顏貽潘認為,民間借貸的利息越壘越高,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貸方和借方的“資訊不對稱”。“如果有一個公開平臺,讓貸借雙方資訊對接,利率自然就降下來了。”顏貽潘于2010年10月建成了“溫州民間借貸網”。去年11月,當顏貽潘得知溫州出臺深化民間金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即將成立民間借貸登記中心時,十分激動。隨後的幾天裏,他註冊了一家專門運營該網站的公司,積極組建專門運營團隊對原先的網站進行改版、擴容。今年初,溫州借貸網被確定為民間借貸登記中心的首批入駐企業,民間借貸登記中心也將於近期正式掛牌。

  謝浩認為,溫州的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是孿生兄弟,但改革開放30年來,民營企業受益於改革開放,受益於國家政策扶持,對民間資本的扶持卻滯後了。浙江的民企數量大,民間資本在這裡也更加活躍。而現有的金融機構,滿足不了眾多民企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業。“一方面是有資本,一方面有需求,但是卻沒有對接暢通的通道,這通道就是政策。有了政策才能促進資源的優化組合。”謝浩認為,溫州的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是給它陽光就燦爛,讓它們走到陽光下來,溫州的探索也一定會為全國的金融體制改革提供有益經驗。

  溫商欲圓金融夢

  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的12項主要任務中,第一條是規範發展民間融資,第二條是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這兩條,對於開元集團董事長李躍勝來説,都是讓他振奮的消息,他希望看到更多的“突破”。

  李躍勝的開元集團,是捷信小額貸款公司的發起人。去年下半年的借貸風波中,“捷信”做了一件雪中送炭的事。他發動股東們設立專項資金,用於中小企業續貸週轉資金貸款,幫扶中小企業克服困難。從2011年9月25日開始到今年2月底,“捷信”累計發放中小微型企業及個人週轉資金貸款806筆,金額超過20億元,實際幫扶週轉資金達到26.2億元。

  “我做實業30多年,一步步過來,我了解溫州的民營企業家。他們這時在資金上有困難,我們敢出手救援,是因為我們都在這個圈子,對於他的資金流向、個人情況非常清楚。很多企業自身發展大方向是好的,只是遭遇到暫時的資金困難,但借貸風波又讓人們失去了相互信任,正常的融資都很難實現。但我們對於企業的了解,有時候透徹到一條條生産線,所以,我們敢出手。”

  李躍勝分析,小額貸款公司的主發起人是民營企業,所以它與大型金融機構相比,有更為靈活的優勢,中小企業發展到底需要多少錢,在什麼時候出手,給多長的貸款期限,都更加靈活。“這次我們不僅僅是救急,其實也是在培植自己將來的忠實客戶啊。”

  “捷信”成立已經3年,李躍勝不諱言,村鎮銀行的牌照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金融業從來沒有對民營資本實質性開放過,對我們怎能沒有吸引力?這個全新的領域,作為溫州企業家,我們當然希望能夠試一試。”李躍勝的解釋裏能看出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特質,但是李躍勝同樣有非常清醒的定位,他認為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目前只能是大銀行機構的一種補充,這方面,他覺得沒有大話可講。“我覺得,要做好金融業,需要溫州兩三代人的努力。”

  接受記者採訪時,李躍勝正在忙另一件大事。鹿城區要設立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李躍勝又拿出了開元集團的2000平米辦公樓作為辦公場所裝修,他也將是中心的發起人之一。“讓民間資本陽光化是一件大好事,應該要為溫州人做起來。”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也認為有民營血統的小額貸款公司有自身優勢。正泰小額貸款公司專注于大中型銀行“不敢、不能、不願”做的單筆5000元到50萬元以下的微小貸業務,創新出應收賬款質押、農戶聯保、“母豬質押”等為小微企業和農戶量身定制的信貸品種,就很受小微企業和“三農”客戶的歡迎。

  由有實力、有信譽的溫州龍頭企業帶頭,出資組建民營股份制商業銀行,南存輝認為這對於本地金融市場走向規範化、法制化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都有重要意義。這,可能是溫州人更長遠的金融夢。

  而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的金融夢,也已經一做10年。10年前,“奧康”等溫州9家民營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中瑞財團,向民資金融領域邁出探索性的第一步,2008年10月,奧康集團又發起成立了瑞豐小額貸款公司。

  作為溫州市工商聯主席,王振滔認為,“這次改革將圓溫州人的金融夢,對溫州也是一場及時雨,它還會激發溫州人的創造熱情,掀起新的創業熱潮。”同時,他也希望能夠出臺可操作的更多細則,引導和規範溫州民間資本,讓中小企業不再融資難,讓溫州民間資本充分發揮效益,將溫州打造成真正的“民間資本的集散中心”。

  溫州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諸葛雋認為,此次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既是“溫州模式”在轉型期的一次重要機遇,也為疏導浙江民間資本添加了重要渠道。從整體上看,此次金融改革的批復內容突出了對小微金融體的關注,因而是“普惠制”政策的一次勝利,必將成為中國民間金融史的一次制度轉捩點。

  人行溫州市中心支行負責人説:“引導傳統的民間借貸行為進入現代金融體系必須符合四個原則:一是資訊透明化,二是契約原則,三是受法律法規約束,四是納入政府監管視野,在監管中加以引導。此次金融改革的方案,其實就是按照這四個方面對民間借貸、民間金融的原有問題‘對症下藥’。”(記者 包璇漪 徐齊 陳青華)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