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石正方:經合會是深化兩岸合作的重要平臺

時間:2011-02-28 16:01   來源:台灣網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25日在華廣網刊文表示,ECFA早收清單的啟動實施和兩岸經合會的成立及首次例會的成功舉辦同樣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經合會是深化兩岸合作的重要平臺。

  

  全文內容如下:

  ECFA協議的簽署和生效是過去一年裏兩岸經濟關係的突破性進展,其不僅開啟了兩岸經濟合作邁向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的歷史進程,把兩岸民眾利益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為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和兩岸同胞共用繁榮奠定了良好基礎,為兩岸和平發展做出了貢獻。而ECFA早收清單的啟動實施和兩岸經合會的成立及首次例會的成功舉辦同樣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首先,ECFA早收的啟動落實是ECFA協議由文本轉化為現實經濟利益的第一步。

  據兩岸有關部門數據統計顯示,ECFA貨品貿易早收實施首月兩岸相關産品貿易受惠顯著。從早收貨品原産地證明書申領情況看,廠商特別是臺灣廠商反應踴躍,目前臺當局貿易主管部門已核發ECFA原産地證明書2000多件,總計金額高達4億多美元;從大陸主要對台貿易口岸(廈門、上海、江蘇、廣州等)的統計數據來看,ECFA早收項下貨品進出口,特別是自臺進口減免稅額度可觀,受惠貨品涉及水果、石斑魚、化工原料、輪胎、紡織原料、機電産品、有機化血拼、機械設備等,覆蓋面廣泛。

  ECFA貨物貿易早收實施一個多月來,對兩岸貿易特別是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的促進和對相關貨品的市場競爭力提升作用逐漸顯現,同時服務貿易早收也大為推進了兩岸銀行、保險、證券業的實質性合作。此外,為ECFA早收的順利實施,兩岸有關部門在有針對性開設宣講會到優化通關服務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顯現兩岸為落實和擴大ECFA早收效益積極互動溝通氛圍,這些都為ECFA的後續協商奠定了基礎。

  其次,兩岸經合會的成立為ECFA下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化協商推進提供了專門化、制度化、長效性的磋商溝通平臺,而首次例會的成功舉辦則是啟動ECFA後續協商的關鍵一步。

  ECFA早收的直接影響主要在於降稅,而ECFA作為框架協議,其對兩岸經濟合作的深遠影響亟待通過後續協商得以實現,包括後續貨品貿易、服務貿易協商,投資及爭端解決機制建立等,而這些後續協商較之早收清單協商複雜性高,牽涉面廣,談判難度大,需要兩岸經合會這一專門化、制度性、長效性的磋商溝通平臺。兩岸經合會同時也是研議、制定合作發展策略,推進兩岸産業合作的平臺。此外,兩岸經合會還負有評估、檢討ECFA協議執行成效的重要職責。可以説,兩岸經合會肩負著全面推動、落實ECFA協議,推進兩岸經濟深化合作,實現兩岸貿易自由化、投資便捷化、經濟一體化的重要使命。岸經合會的有效運作將提高ECFA後續協商效率,促進ECFA的後續協商,加快兩岸經貿自由化的步伐,使ECFA促進兩岸經濟深化合作的潛能儘快的得以釋放,轉化為兩岸經濟共同繁榮的現實圖景。並且,經由其監督、檢討職能的發揮,將更快更好地落實ECFA效益,讓兩岸民眾儘快盡好地分享到ECFA的紅利,感受到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好處。就此而言,兩岸經合會無疑是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厚植兩岸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

  兩岸經合會首次例會就經合會工作小組設置、啟動ECFA後續協議磋商、回顧和評估ECFA早期收穫計劃執行情況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並取得多項共識,成果豐碩:會議決定成立經合會第一批工作小組,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爭端解決、産業合作、海關合作6個工作小組,負責相關協議的磋商,推動相關領域的合作;會議回顧和評估了早期收穫計劃的實施效果,並就早期收穫計劃實施進行了經驗交流,為進一步落實早期收穫計劃提供了保障;會議充分肯定了兩岸投保協議商談取得的積極進展,並宣佈啟動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爭端解決協議等3個協議的商談,從而全面啟動了ECFA後續協商工作。此外,雙方還就兩岸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事宜交換了意見,並就通過經合會平臺積極推動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為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提供便利達成共識。上述會議成果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確立了後續協商的重點議題,開啟了新協商,並將對兩岸投保協議展開進一步磋商;另一方面,針對後續協商內容設立了工作小組,這種功能性編組將有利於提高協商效率,同時也體現了兩岸經合會組織架構的功能性和運作的務實性。

  兩岸經合會首次例會的成功舉辦啟動了新一輪ECFA協商。而新一輪協商議題不僅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進一步開放,而且涉及産業合作,鬆綁陸資入臺投資等複雜議題,以及相關法規、保障制度建構等,可謂任務艱巨,挑戰巨大。但只要兩岸雙方堅持合作共贏、互利互惠的理念,真正以兩岸人民福祉為訴求,本著務實、彈性協商的精神,循序漸進,將會有助於不斷排除困難,取得協商新成果。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