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播撒希望的種子—寫在兩岸經合會首次例會召開之際

時間:2011-02-23 14:50   來源:新華網

  2月22日,兩岸關係史迎來又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經合會)首次例會在臺灣桃園舉行。“一年之計在於春”。此次例會在辛卯兔年的新春舉行,不僅推動兩岸“ECFA動車組”駛出重要一步,更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2010年6月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堪稱迄今兩岸之間簽署的最重要協議。隨著ECFA早期收穫計劃于元旦開始全面實施,兩岸經濟關係正式跨入互利雙贏的“新紀元”。實踐證明:ECFA的實施使臺灣廠商的競爭力得以提升,對兩岸經濟合作産生了積極影響。臺灣經濟主管部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臺灣外銷訂單金額達344.6億美元,同比增長13.47%,創歷年同月新高。據分析,外銷訂單創新高的主要原因正是ECFA早收計劃實施給臺灣帶來了可觀的降稅效益。

  1月6日誕生的經合會,是ECFA及其相關內容的執行和磋商機構,也是推動ECFA順利實施及兩岸經濟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工作平臺和制度化保障。在22日舉行的首次例會上,雙方代表就經合會下屬工作小組設置、啟動後續協議磋商、回顧和評估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穫計劃執行情況等議題交換了意見,達成了共識,向兩岸同胞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相信隨著經合會的成功運作以及ECFA的不斷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的“紅利”還將源源不斷地涌現。

  應該看到,ECFA為兩岸經濟合作搭建起了宏偉的框架,不斷充實、完善這一框架,將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程。特別是隨著ECFA的生效及逐步實施,兩岸雙方需要就框架內各項規定目標展開磋商,陸續就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建立適當的爭端解決程式以及建立投資保護機制等問題,展開磋商並儘速達成協定。

  經合會的功能正是負責處理ECFA及其相關內容的執行和磋商等事宜。兩岸相關人員通過委員會的機制,經常性地進行直接接觸和溝通,無疑有助於共同處理好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同時也為未來兩岸建立其他共同性組織以及共同處理和解決更複雜的難題,樹立典範、提供經驗。

  首次例會的順利召開,標誌著經合會有了一個成功的機制和良好的開端。希望經合會在當前這條正確的道路上繼續前進,秉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不斷通過協商積累共識、減少分歧,持續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不斷增加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記者 張勇)

編輯:程軼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