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在其網站上公佈了2011年糧食生産的主要情況,2011年,我國糧食生産再獲豐收,糧食總産量登上5億5千萬噸新臺階。初步統計,2011年全國糧食總産量達到57121萬噸,比2010年增産2473萬噸,增長4.5%。
2011年糧食生産創造新的歷史紀錄
2011年全國糧食總産量57121萬噸,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達到了2020年糧食産能規划水平。與以往的恢復性大幅度增産不同,2011年的糧食大幅度增産是在2010年糧食産量較大幅度恢復性增産、産量基數很高的基礎上實現的,來之不易。總結2011年的糧食生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夏糧、早稻、秋糧季季增産
2011年,各級政府抓糧食生産始終不放鬆,實現了夏糧、早稻、秋糧生産季季增産,是近些年來少有的。全國夏糧總産量12627萬噸,比去年增産312萬噸,增長2.5%;早稻總産量3276萬噸,比去年增産143萬噸,增長4.5%;秋糧總産量41218萬噸,比去年增産2018萬噸,增長5.1%。
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作物總産量超5億噸
2011年,全國三大糧食作物總産量超過5億噸,達到51045萬噸。稻穀總産量突破2億噸大關,達到20078萬噸,比去年增産503萬噸,增長2.6%;小麥總産量11792萬噸,比去年增産274萬噸,增長2.4%;玉米總産量19175萬噸,比去年增加1450萬噸,增長8.2%。玉米大幅度增産使我國糧食生産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
九成以上增産來自糧食主産區
2011年,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區)[注]糧食總産量達到43422萬噸,比2010年增産2238萬噸,增長5.4%,佔全國總增産量的90.5%。糧食主産區的穩産增産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佔全國糧食總産量的比重上升到76%。
東北及內蒙古四省(區)共增産糧食1386萬噸,增産量佔全國總增産量的56%。其中黑龍江增産558萬噸,增長11.1%,吉林增産329萬噸,增長11.6%,遼寧增産270萬噸,增長15.3%,內蒙古增産229萬噸,增長10.6%。
糧食産量超5千萬噸的黑龍江、河南兩省,2011年糧食生産更上一層樓,糧食總産量分別達到5571萬噸和5543萬噸,雙雙登上5500萬噸新臺階。
個別地區減産
主要受氣候影響,貴州和重慶全年糧食總産量減産,貴州減産235萬噸,下降21.2%,重慶減産29萬噸,下降2.5%。三季糧食中,夏糧産量減産的有甘肅、寧夏、新疆三省(區);早稻産量減産的有安徽、湖北、廣西三省(區);秋糧産量貴州減産279萬噸,下降29.3%,重慶減産30萬噸,下降3%,上海略有減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