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手房上演“五大怪” 怪象頻現應引起重視

時間:2010-04-15 10:44   來源:《北京青年報》

  房源一天一個價,業主毀約量與日俱增,購房恐慌愈演愈烈……北京的二手房市場在經歷了1、2月份短暫的“冬季”之後,3月開始出現價格瘋漲和恐慌性成交集中爆發的情況。與此同時,樓市怪象層出不窮:業主頻頻跳價,購房糾紛大增,業主自曝逃稅,把自己告上法院……而持續快漲的房價成為這些現象出現的關鍵因素。有關專家表示,樓市的量價齊猛漲在中國只能帶來更大的市場不確定性,盲目跟風入市有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

  怪象一:買房不用看 報價必須喊

  在電視劇《蝸居》中,有段這樣的劇情:海萍夫婦跟好幾組購房者在一套打算出售的二手房裏“競拍”,海萍夫婦一下子在底價上加了四萬元,以為就能夠買下房子。在交完訂金後,蘇淳突然接到房主的電話,説是房子不賣了,訂金退給他們,除非他們加五萬。這價錢遠不是夫婦二人能承受的,眼看到手的房子沒了,海萍生氣至極。

  原本以為劇中的劇情乃是作者為了表現主題刻意安排的誇張的場景,誰料在去年10-12月瘋狂的購房潮中,這樣的購房場景比比皆是,隨著需求的釋放、政策的持續出臺,今年3月前這一現象已經基本絕跡。但在3月下半月這種“搶房”的狀況又一次頻繁出現,一有房源挂出,就有10組購房者搶購,而房主放盤以後一次次大幅提價再次成為樓市司空見慣的現象。

  “由於價格不斷上漲,購房需求量大增,業主因看好後市而頻繁提價,不怕房子賣不出去,部分購房者由於擔心房價繼續上漲,只要一有房源放出,還沒來得及看房就主動要求下訂金買房。”朝陽公園二手房門店經紀人告訴筆者。據北京中原三級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在3月下半月北京二手房需求新增超過5萬,相比3月上半月新增2.5萬,上漲了一倍,持續旺盛的需求使得今年的二季度房價很難出現下調的可能。目前北京二手房的供需比已經達到了1:4左右,相比年初的1:1.8,樓市又一次出現了一房難求的現象。

  怪象二:業主為毀約 自爆己逃稅

  朝陽區的李先生在青年路擁有一套面積為110.52平方米的房屋。去年初,他看著連連上漲的房價,盤算著賣了這套房子。他通過仲介,把房子出售給李女士。合同約定,成交價205萬元,李女士付130萬元,剩餘房款75萬元由李女士辦理貸款。李女士盤算著,網簽合同上寫成95萬元,這樣既能辦下75萬元的貸款,也能少交稅。誰料貸款還沒辦下來,李先生看到房價又漲了好幾十萬,遂以合同違法、自己避稅了為由,告到法院要求解除合同。

  “這種合同糾紛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房價飛漲,房主期待更高的收益。但是從法律角度來説,這一買賣協議為雙方協商認可的産物,所以一般都會判決合同繼續執行。”中原三級市場研究部專家表示。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