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停車費上調:不只是“錢”的問題

時間:2010-04-02 14:00   來源:新華網

  4月1日開始,北京城區13個重點地區的停車費大幅上調,不論對於開車的人還是準備買車的人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作為減少中心區機動車流量、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一項經濟調節手段,停車費上調不僅僅只是“錢”的問題。

  7萬個停車位“漲錢”

  這次實行新的停車費收費標準的包括王府井、東單商業區及金融街商務區等13個重點地區。

  從1日起,這13個重點區域內的非居住區佔道停車場、路外露天停車場、非露天停車場白天小型車臨時停放收費標準分別上調為:每半小時5元,每半小時4元和每半小時3元。其中,佔道停車實行累進加價政策,第二小時起加收50%。

  記者在北京西站外的停車場看到,這裡已經全部更換了4個停車場的收費價格牌,從7時到21時,小型車露天停車費從之前的每半小時1元變為每半小時4元。車管員已經進行了相關方面的培訓,停車場價格標準指示牌、票據等也進行了調整。同時,記者在王府井東方廣場地下車庫的出入口看到,這裡已經更換了新的停車收費價格牌。

  北京市交通部門表示,這次調整停車費價格的13個重點區域約有7萬個停車位,其中一半以上是地下車位,路邊臨時佔道停車的車位約有3000個。

  錢多了、車少了

  記者在西單一處路邊停車場看到,平時佔得滿滿的停車位空了很多。一位管理員介紹,由於漲價的原因,現在停車位上的車還不足以往的三分之一,平常時間這些車位基本都是滿的,現在一下子空了很多,而且很多人來了以後第一句話就問“今天是不是漲價了”。

  同樣,在金融街的停車場車輛也少了很多。位於金融街平安大廈下的一處地面停車場,停了只有不到全部車位三分之一的車輛。而據收停車費的工作人員介紹,以前這裡的車位都是滿的,來晚了還停不上。

  之前,北京很多地下停車場的費用要比地上的貴,這也造成了很多地下停車場高空置而地面擁擠不堪的局面,這次價格調整解決了這一問題。西單地區的一位地下停車管理員介紹,周邊寫字樓的工作人員原來都把車停在路邊上,現在都停在地下停車庫裏。停車庫的電子顯示牌上顯示有空余車位82個。而平時這個地方,顯示牌上的數字基本都在180個以上。

  不只是“錢”的問題

  資深汽車行業專家蘇暉説,提高停車費是汽車社會的必然現象,是調節城市中心過於擁堵的一種不得不採取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市區的擁堵狀況。比如選擇自駕車去市中心辦事情,可以把車停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選擇坐地鐵或者公交車前去,一方面可以緩解市中心的道路擁擠,另一方面也會節省停車費用。

  同時,提高停車費作為一項經濟調節手段,相對於強制性的行政措施更能夠讓大多數人接受。美國、歐洲等一些發達國家多年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車開不起了,那怎麼去這些地方呢?這是連帶這一政策的出臺所必須同時解決的問題。據了解,北京市提高中心區停車費的想法很早就已經有了,但一直沒有實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共交通建設沒有跟上。

  北京交通部門介紹,目前這13個地區共有230多條公交線路,大約每300米就有一個公交車站,每個地區最少有一條地鐵線路,可以滿足一般的出行需要。同時,北京市今年將在5條地鐵新線沿線增設11個可停車換乘的停車場,方便市民換乘公共交通進入中心區。

  西單商場等繁華區打車難已經被北京市民熟知了,尤其是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如果再加上拎個大包小包的,出行就更難了。因此,配合這一政策的實施,也要加強計程車叫車服務等細節的建設,既解決乘客的需要,又可以提高整個城市的效率。

  另外,為了使這一政策的引導作用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對於違章停車、不正規收費等問題也要加大整治力度。例如在一些道路兩側、自行車道,甚至人行道等一些沒有施劃停車位的地方經常停滿了車輛,嚴重影響了行人和騎自行車人的出行,造成人車混行,帶來很大安全隱患;還有一些停車場的收費人員不按規定收費,停車人一句“不要票了”,就可以少交錢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對這項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後的效果可能就只剩下“錢漲”了。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