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勞動保障部支援海西建設的扶持政策初顯成效

  時間:2007-12-24 16:22    來源:F--福建日報     
 
 

    黨中央將支援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寫入十七大報告之後,今年11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專程來閩就支援海西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進行調研,並與省政府簽署《關於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會談備忘錄》。這是繼今年8月勞動保障部首次出臺針對某一省份的扶持政策——《關於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意見》之後,大力支援海西建設的又一力舉。

    勞動保障部出臺支援海西的政策後,福建各地各部門迅速抓住機遇,謀劃新目標,推動新發展。全省就業再就業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職業技能培訓不斷取得新突破,社會保險制度、和諧勞動關係建設持續取得新成果。截至9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3.7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4萬人,其中困難人員再就業2.68萬人,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1%;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達399.08萬人、393.56萬人、307.93萬人、281.22萬人、233.72萬人。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負責人表示,這表明,勞動保障部支援海西建設的若干扶持政策短短數月已初顯成效。

    助就業者成功創業

    余輝原是一家國有建築公司的牙科醫生,去年失業後,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建議下,今年很快便在福州樂天泉社區實現了“再就業”——他在社區裏開辦了一家口腔診所。余輝表示,創業初期,最頭疼就是資金問題,租店面、搞裝修、買設備,哪樣都得花錢,而自己的積蓄又不多。小額貸款就像一場及時雨,幫了他大忙。得到3萬元的無息貸款後,余輝用這些錢及時購進空調、治療儀器等設備,診所得以順利開張。如今,這家門面不大的診所,生意卻很興隆。余輝表示自己不僅能很快還上所有貸款,而且為回報社會,他還特意安置了一位同是下崗人員的劉大姐在診所裏做保潔員。

    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是為滿足下崗失業人員、城鎮復員退役軍人、其他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對創業資金的需求,而推出的一項就業扶持政策。過去,由於貸款手續較為繁瑣、受益範圍較窄,小額貸款政策一直徘徊不前,叫好不叫座。今年,福建省出臺了新政策,在全國率先將貸款的種類從單純的小額擔保貸款擴大到其他形式的小額貸款,並將小額貸款的額度由每人平均2萬元提高到最高不超過5萬元,還進一步擴大了用於貼息的財政投入力度,僅省級財政就拿出500萬元,用於省級貼息部分和激勵工作先進縣市。由於貸款門檻明顯降低,大大激發了創業者申請貸款的熱情。今年1至10月,全省發放小額貸款6000萬元,預計截至年底將突破億元,全年的發放總額相當於前4年的總和。福建省的小額(擔保)貸款新政策還被勞動保障部作為先進經驗向全國推廣。

    為支援福建完善小額貸款等就業再就業政策體系,繼續支援福建作為全國勞務派遣工作重點聯繫省,去年,勞動保障部下達的就業補助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給福建的資金由上年的4500萬元增加到1.35億元,是2005年的3倍;今年又略有追加,達1.36億元。目前此項經費已全部下達各地。

    讓農民工輕鬆就業

    吳承業夫婦是浦城縣富嶺鎮雙田村的農民,他們想到上海打工,又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企業。今年春節,村裏的勞動保障協理員廖正和了解這一情況後,便與在上海開辦傢具廠的浦城籍企業家吳祖漢取得聯繫,及時將夫婦倆推薦到傢具廠打工,現在他倆年收入達4萬元。經廖正和介紹,全村已有92人到上海、浙江一帶務工。協理員不僅幫農民找工,還替農民工解難。村民林前壽和妻子一起到縣城的永鑫竹製品有限公司務工,妻子做了幾個月後,便丟下3歲的兒子,跑回貴州老家。林前壽無奈只好打道回府,由於沒有辦理辭工手續,被公司扣發工資500元。廖正和及時將林前壽的不幸遭遇向縣勞動就業中心作了反映,經過協調,林前壽最後拿回了被扣的500元錢。

    省政府今年首次將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拿出1300萬元資金,對實現工作、人員等“六到位”的鄉鎮、充分就業的社區進行補助。截至9月底,福建已在898個鄉鎮、161個街道和10985個建制村、2856個社區設立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配備協理員;在此基礎上,率先在全國建成面向農民工的基層就業服務平臺資訊系統,基本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基本資訊和企業用工資訊“兩頭清”。

    幫助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轉移前的就業培訓,也是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一大職能。尤溪縣通過村、鎮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組織有就業願望的1918名富餘勞動力參加電平車等培訓,幫助80%的培訓合格者找到了工作;組織就業困難人員和農村婦女開展棒球縫製、婚紗刺繡、鞋面珠繡、草編花籃、竹蓆編制等家庭手工培訓,使2822人經培訓實現在家就業。截至9月底,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工程共轉移培訓農村勞動力33.1萬人,免費職業技能鑒定7.59萬人;農村貧困家庭“一戶一就業”工程共實現非農轉移就業約2.4萬人。

    今年,勞動保障部重點對福建省農民工技能培訓予以資金支援。國家財政下達福建的就業專項補助經費,其中用於農民工職業培訓補助4700萬元、職業介紹補助1820萬元、社保補貼4200萬元。而省級財政僅今年用於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補貼的預算就達9318萬元。

    為兩岸職教合作搭橋

    今年“618”兩岸人力資源交流項目成果展示會宣佈:福建對臺胞的職業技能鑒定工種從6個擴大到26個。不久,133名臺灣學員便組團來榕參加期貨、證券、理財規劃、心理諮詢、公共營養、美容等職業資格考試,這是臺胞來閩參加職業資格考試人數最多的一次。11月,首屆海峽兩岸茶博會的余溫與茶香還未散去,12月,首屆海峽兩岸職業院校校長論壇便熱鬧登場。將於本月底舉辦的兩岸職業培訓論壇,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之中。

    作為福建省唯一經勞動保障部、國臺辦批准的兩岸職教師資交流培訓鑒定的首批試點單位,兩岸金橋(福建)就業機構星採學苑就是一座推進閩臺職業教育、職業培訓交流與合作的“金橋”。“千名農民工培訓計劃的運作,有星採學苑的參與;首屆海峽兩岸茶博會的召開,有星採學苑的付出。今年,星採學苑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簽訂在臺培訓來榕考證的合作協議,涉及18個工種、4000多名臺灣學員;與勞動保障部門簽署合作意向,共同實施提升福建技校教師素質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對3000名技校教師的輪訓。”星採學苑負責人臺胞孟昭旭先生高興地告訴記者。

    當前兩岸交流日益深入,臺灣向大陸的産業轉移加速,為承接臺灣産業轉移,引進臺灣職業教育資源,福建省勞動保障部門充分利用對臺地緣優勢,與臺灣社團組織、職業院校加強聯繫,積極開展兩岸職業培訓交流與合作,目前已初步搭建起技能人才競賽、學術交流、證照考試、校企合作、項目合作等五個平臺框架。截至今年9月,已有262名臺胞通過鑒定考試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其中62名持證臺胞已在福建實現創業。據預測,今年來閩考證的臺胞人數有望突破千人。

    2005年福建被勞動保障部確定為對臺開展兩岸職業培訓交流試點省。勞動保障部今年再次表態,支援福建加強海峽兩岸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交流平臺建設;委託福建開展對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試點工作。支援福建組織實施海峽兩岸勞動力交流;支援福州、廈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海峽兩岸就業、職業發展資訊,為兩岸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服務。 (記者 藍雲)

 
編輯:魏萌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