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閩臺鄉親熱盼兩岸文化、經貿交流再提速

  時間:2012-03-29 09:50    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福建日報3月28日訊(駐臺記者 朱力南) 28日,福建省閩臺合作交流團來到臺南鹿耳門聖母廟參訪。在這座建於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最早登陸地的媽祖廟前,許多當地信眾和鄉親敲起了大鼓迎接交流團一行。恰好在此舉行的泉州石井臺灣農産品(市場説明會)、鄭成功開臺350週年書畫攝影展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兩岸鄉親積極參與,閩臺一脈相承的文化和民俗淵源,讓交流倍感溫馨親切,眾相期盼閩臺信仰文化和農産品貿易等基層交流提速。

  “祖籍福建的臺灣鄉親90%都來自閩南。就拿‘開臺王’民族英雄鄭成功來説,他對臺灣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贏得兩岸鄉親的共同敬仰。”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少牧隨泉州團來臺南,參加鄭成功開臺350週年書畫攝影展等活動。他認為,閩南文化在臺灣的延播和影響,以及語言和民俗的傳承,讓閩臺之間的交流往來特別融洽。他本人就參加過多次海峽兩岸民間文化研討會,這些文化交流讓兩岸間的溝通特更為緊密、更為順暢,“畢竟兩岸一家親本來就是不爭的事實”。

  陳少牧還表示,近年來,閩臺合作舉措的持續推出,加速了兩岸文化、經貿等各方面交流融合。“這一次,我們就是搭乘兩岸‘小三通’從廈門經金門來到臺灣的,兩岸的距離其實就是這麼近。閩臺文化歷史一脈相承,通過文化搭臺、經貿唱戲,讓閩臺産業優勢互補融合,時不我待”。

  廈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吳進忠在閩投資超過20年,從沒有離開過廈門,企業的每個階段性發展的里程碑也都在廈門。作為鹿耳門聖母廟所在地臺南市安平區的鄉親,吳進忠此次特意趕回家鄉迎接福建交流團一行。親身見證過廈金“小三通”直航、廈門至臺北和臺南的空中直航,吳進忠認為,兩岸“大三通”的實現和民間交流如此熱絡,正是因為兩岸有著共同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小時候我就常來媽祖廟,那時候就知道是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帶來的;後來到福建投資建廠,發現那裏也有很多拜謁媽祖的鄉親。閩臺之間最親近,當然要常來常往”。吳進忠還表示,“大三通”時代,閩臺不僅要繼續加強民間往來互動,更要借助政策利好,著力經貿,拓展閩臺文化、經貿等各個方面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吳進忠認為,福建交流團此次鄉情之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福建開展對臺文化交流的空間大、資源豐富,閩南文化、媽祖文化、客家文化等福建祖地文化與臺灣淵源深厚,“三王兩帝一後一師一娘娘”等民間信俗信眾廣泛。目前,我省登記的涉臺文物單位有1076處,佔大陸總量的80%,其中列入國家級的有33處。還建有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閩臺緣博物館、漳州族譜對接館、湄州媽祖祖廟等一大批享譽兩岸乃至全球的涉臺交流基地或場館,常年舉辦一系列各種形式的民俗展示、節慶典禮、文化研討、文藝匯演、族譜對接等交流活動。近年來,福建對臺文化交流特色明顯、活動頻繁、形式活潑,領域和對象也較為廣泛。對臺交流呈現出內容多元化、往來熱絡化、亮點常態化、項目品牌化、活動持續化、對接雙向化的特點。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第七屆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將在福建莆田舉辦       著力先行先試 福建對臺交流合作走在全國前頭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