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臺藝術家赴閩尋找漆畫 民族元素情係兩岸

  時間:2010-11-24 14:31    來源:海峽都市報     
 
 

  明麗的色彩、鮮明的層次、濃濃的中國味,數年前,站在北京全國美展的漆畫《漁舟飄至》面前,來自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翁美娥教授久久不願離開。來榕交流的翁教授昨天告訴記者,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湯志義副教授的這幅漆畫,裏面的中國元素震撼人心。回到臺灣後,她魂牽夢繞的都是漆畫。

  福建師大學子:漆畫就在我們家

  從此,翁美娥教授開始在大陸尋找漆畫的創作者與教學者。今年5月,北京的臺灣會館剪綵開幕,她向北京的同行打聽,大陸哪有漆畫的教學基地,但是無人知曉。兩個月後,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兩位博士生到文化大學寫論文,在為兩位學子接風洗塵的便宴上,翁教授再次談起自己心中的夢想,未料無意插柳柳成陰,兩位學子告訴她,漆畫就在我們家,福建師大美院的老師們正在進行漆畫的教學與創作。

  真是“眾裏尋她千百度”,翁教授説,“我覺得自己渾身的血液都沸騰了,好消息令我夜不能寐,我想早日見到他。”

  11月20日,臺灣的文化大學和福建師範大學要一起舉辦美術院係師生書畫聯合展,這是一個好機會,翁教授立即在系裏的公告欄上發通知,希望有心漆畫的學生們踴躍報名,沒想到一報就是26人。

  兩岸藝術家合作一起揚眉吐氣

  翁教授説,漆畫與其他畫作不同,是一個極有特色的中國畫種,充分體現了中國的藝術精神和東方元素,色彩、材質、手法都很有特色,特別是漆畫不易受時間“侵蝕”,歷久彌新。她希望兩岸藝術家能夠聯手,讓中國漆畫藝術能夠有所突破,走向世界。

  扳著手指頭,翁教授向記者細述她的計劃:明年7月就要請湯教授到文化大學開漆畫課,到臺灣本地帶徒,2012年在臺灣要開一個閩臺漆畫聯展,然後再往北部發展。她説,一定要讓臺灣學子懂漆畫、愛漆畫、會漆畫。

  愛上漆畫藝術一樣如癡如醉

  記者昨天看到,來榕求學的臺灣學生中,最大的已經50歲,是在讀研究生;最小的只有20歲出頭,只是大三的學生。

  王傳信是這次赴榕學習年齡最大的學生,這個臺灣的外省籍二代,兄姐都在福州。學藝術的王傳信説,他對中國傳統工藝非常癡迷,熱愛中國書法,對漆畫有著從骨子裏發出的熱愛。他説,雖然他在這個團裏面年齡最大,但他也非常用功,希望能從湯老師這裡學得獨門絕活。

  這個團隊裏不少年輕人,活潑熱情開朗,學習時提問,做筆記,非常認真,下課後也打打鬧鬧,從他們的神情中,看不出初來乍到的陌生感。

  今年65歲的翁教授祖籍廈門,渾身充滿活力,性格像一個老頑童,她説自己的心中有著對故土深深的眷念。

  漆畫的民族元素把兩岸牽到一起

  湯志義副教授對漆畫藝術的追求十分執著,他説,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中國漆畫,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畫種,是傳統現代的完美組合。福建是中國現代漆畫的發祥地之一,這裡成長著一個人數最多、水準也最高的漆畫家群體。福州是中國近現代漆文化中心,福州的漆畫家得益於本地深厚的漆文化積澱。

  對於即將到臺灣的教學與交流,湯老師非常期待,他説,海峽兩岸同文同種,這次文化大學美術系的師生前來學漆畫,這是閩臺藝術界一次互相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從他們那種認真學習的勁頭當中,讓他感受到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漆畫藝術的魅力和希望。十分期待明年的臺灣漆畫藝術傳播之旅,更希望通過兩岸藝術家的共同努力,把獨具東方魅力的中國漆畫藝術推廣到世界各地。(記者 之光)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廈航復飛福州至臺北航線 每天9:00長樂機場起飛       臺灣最大“地主”來廈吆喝地産 欲打造海西“華爾街”      
開緊急救助通道 閩邊檢站幫患病臺胞返家       首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將在廈門舉行      
福建石獅對臺農業合作“開花結果”       臺北福建同鄉會監事長:共用一個中國的光榮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