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漳臺人才交流合作風頭正勁

  時間:2010-09-19 15:03    來源:福建日報     
 
 

  近日,漳州市市級繼續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天福茶學院舉行。天福茶學院成為大陸首個在臺企中創建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該基地的建立,為漳臺人才培訓合作搭建了又一新平臺。

  近年來,漳州市充分發揮“臺胞主要祖籍地、臺灣文化發祥地和臺商投資聚集區”的對臺獨特優勢,先行先試,努力吸納閩臺兩岸的優秀人才,不斷深化漳臺人才技術交流合作。

  優越的政策環境,是臺灣高層次人才能夠進得來、留得住、幹得好的關鍵。從2007年起,漳州市先後出臺了多項人才政策,對引進的臺灣技術人才在住房、科研立項、培訓、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優惠;2008年,教育部批准臺企創辦全國第一家臺資高職院校——天福茶學院,並試行招收臺灣教師和臺灣學生;2009年,中組部在全國61家人才工作聯繫點中,確定漳州人才工作聯繫點為兩岸人才合作先行先試工作點。漳州在臺胞來漳就學就業、開展對臺職業技能鑒定、評選表彰市級優秀人才、選聘臺灣優秀高級管理人才等方面實現“率先”;去年11月,在天福茶學院任教的臺籍碩士研究生、在讀博士李尚儒正式被漳州市人事局確認講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目前,已有2名臺灣人才入選漳州市級優秀人才和市級優秀青年科技人才,8位在漳臺胞通過大陸專業技術職稱評審,4位在漳創業的臺灣農民獲在閩臺灣居民農業技術高級職務任職資格。

  隨著華陽電業、燦坤家電、統一馬口鐵、長春化工等知名臺資企業的做大做強和古雷石化、福欣特鋼等臺資重大項目落戶投建,目前漳州市臺資企業已達2560家,投資千萬元以上的臺資企業113家,這些重點項目的引進,也為漳州市引進海外人才智力提供了堅實平臺。

  如今,古雷石化項目已初定為國家級重點引智項目,上、中、下游項目投資上千億元、年産值將達3000億元,將成為吸引臺灣石化産業人才的聚集地。

  漳州市還組建了新經濟組織英才協會,吸納7名臺商協會副會長為副會長,部分臺企人才為會員,成為兩岸商會互動的平臺。近年來,英才協會推動了赴臺辦展常態化,促進水仙花等漳州産品赴臺展銷,推進片仔癀集團等漳州企業入寶島設立辦事機構,為漳臺産業及技術雙向對接奠定了基礎。

  漳臺人才技術合作,對提升漳州市企業的技術水準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臺資重點項目支撐下,漳州目前已形成了鋼鐵、能源等十大重點産業。在漳州工業總産值中外資企業産值佔60%以上,臺資企業佔全部外資企業産值的60%以上,臺資企業已成為拉動漳州發展的重要引擎。

  職業教育是近年來兩岸教育交流合作最為活躍的領域。近幾年來漳州市通過實施漳臺人才技術交流合作項目,建設漳臺人才技術交流合作示範基地,取得了良好效果。2006年以來,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先後與臺灣院校開展教師互訪、學生互相交流、項目合作等,與臺灣7所高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與金門技術學院建立企業人才培訓中心。漳州農校通過校企合作,聘請包括臺資企業在內的相關農業企業專家,建立閩臺農業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解決漳州農業臺企對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目前,漳州市已有6所職業院校與臺灣10多所高校以及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

  此外,海峽兩岸職業技術教育交流論壇為兩岸高校互相學習借鑒教育培養體系、引進優質核心課程、合作出版教材、師生互派交流等提供了最佳平臺。大賽也為兩岸職業院校學生技能交流提供了舞臺,極大促進了兩岸高技能人才的成長。(記者 鄭長輝)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首位受聘大陸重點高校的臺籍大陸畢業生登臺授課       ECFA推動閩臺經貿合作升溫 加速閩臺合作交流      
漳臺人才交流合作風頭正勁:出政策 搭平臺 引項目       閩南話廣播協作網成立 搭建兩岸溝通新“橋梁”      
臺灣律師事務所獲准在閩首設代表處 閩同業歡迎       泉金航線運送旅客已近30萬人次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