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兩岸礦業專家聚首福州 力促資源開發

  時間:2010-07-22 13:58    來源:福建日報     
 
 

  福建省礦業協會會長宋祥文向臺灣“中國礦冶工程學會”秘書長林再遷(右)贈送有福州三寶之稱的軟木畫。(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為期兩天的“海峽兩岸石油天然氣資源學術研討會”昨天(21日)在福州閉幕,來自海峽兩岸礦業界、地學界的15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加強海峽兩岸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交流與合作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臺灣“中國礦冶工程學會”與福建省礦業協會共同主辦此次研討會,其秘書長林再遷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臺灣物産豐富,唯獨礦産資源先天貧乏,所需的礦産品主要依賴進口。其中石油天然氣資源經過200多年的開發,已逐漸枯竭,2009年天然氣産量為3.51億立方米,凝結油1.6萬噸,與實際需求出現很大缺口,只能從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大量進口,進口油氣價格高,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採購質高價廉的油氣一直是臺灣努力的目標。”林再遷説。

  對石油天然氣這一重要的民生物資與戰略物資,大陸十分重視,目前已收購了世界不少地方油氣資源的勘探開採權,礦權有一定的時限,而臺灣的油氣勘探開採技術比較成熟,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林再遷説,臺灣礦業界希望能以技術力量協助大陸共同勘探開採,以期儘快探得油源,如果借此機會臺灣能買到平價的油氣,那麼這對兩岸必將是互惠雙贏的好事。

  林再遷認為,兩岸石化業在煉油方面的技術與製作工藝十分相似,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訂後,兩岸石化業在材料與維修上有了更多互補空間,在石油天然氣採購上兩岸如果能聯手出擊,就有望在世界上買到更好更便宜的油氣。

  “現在臺灣每年都從大陸進口各種工業原料礦物,其中進口數量最多的花崗石、高嶺土、長石、卵礫石、天然砂等都來自福建。”林再遷告訴記者,福建與臺灣地域相近,地質地貌相似,在油氣資源合作開發上具有很大優勢。林再遷希望研討會能成為兩岸石油天然氣領域各個方面交流合作的橋梁,進一步推動閩臺在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和石油化工産業的發展。(記者 林娟文)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第九屆海辯賽將在福州舉行 有八所臺灣大學參加       近百名樂師組成的海峽愛樂樂團將在兩岸巡演      
兩岸小水手OP帆船選拔賽在莆田首辦       兩岸戲曲藝術界破冰之旅 合創歌仔戲將赴高雄演出      
兩岸21支樂團聯手演出 奏出海峽最強音       廈航推海峽一票通 廈榕臺三地可艙位互換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