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福州概況

  時間:2007-11-15 09:41    來源:台灣網綜合     
 
 

  福州是福建省省轄市,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中部東端,臺灣海峽西岸。介於東經11808′~12031′,北緯2515′~2639′之間。東臨臺灣海峽,西靠三明市、南平市,南鄰莆田市,北接寧德地區。東西最大橫距12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45公里,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70.5平方公里。現轄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鼓樓區、臺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等6縣5區,代管長樂市、福清市。總人口569.95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39.66萬人。居民以漢族為主,畬、滿、苗、蒙古、回等12個少數民族聚居或雜居其間。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多樣。南部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為山地,從西南向東傾斜,西部為中低山地,東部丘陵平原相間。鷲峰、戴雲兩山脈斜切南北,閩江橫貫市區東流入海。海岸線曲折迂迴,長達1148.8公里,海岸直線距離為146公里。沿海大小島嶼316個,平潭島245平方公里,為全國第五大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326天,年平均氣溫19.6℃,年降雨量900~2100毫米。風向受地貌影響很大,風速由沿海到山地遞減顯著,6~9月為颱風季節,最大風力可達12級。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晚期為閩族聚居地。青銅器時代,隸屬於商周。戰國為閩越諸侯國封地。秦為閩中郡。漢為閩越國都城,後立為冶縣。三國屬吳。晉為晉安郡。五代十國為閩國都城。南宋景炎元年(1276),益王趙癇登基於福州,定為行都。元設路,明改路為府。明末,朱聿鍵即帝位,定都福州。清為府,民國為省會所在。1933年十九路軍發動“閩變”,于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1946年10月,正式設立福州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立福州市人民政府。

  城市特點

  福州古為閩越國故都,是我國沿海開發較早的城市之一。地面、地下文物豐富,古城建築格局和傳統風貌保存完好,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互相融合,交相輝映。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名勝古跡眾多,全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名人故居150多處,還有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11處。其中華林寺大殿建築獨具一格,是中國長江以南現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物。福州至今保留自唐以來形成的坊巷。“三坊七巷”和朱紫坊街區,坊巷縱橫,石板鋪砌,白墻青瓦,佈局嚴謹,雕刻精緻,古樸典雅,不少還綴以亭臺樓閣、花草樹木,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福州別名“三山”,城內于山、烏石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烏塔兩塔對峙,年均徑流量600多億立方米的閩江橫貫城區,構成“三山兩塔一條江”的獨特城市格局。福州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歷史文化悠久,歷代英才輩出。早在五代十國時,閩王王審知就設“招賢院”、“四門學”,到19世紀中葉馬尾船政學堂成立,一千年來學風興盛。宋、明、清三個朝代,福州籍進士達3624人,位居全國各府州前列。近現代出現許多傑出專家學者,截至1996年中科院共有福州籍學部委員、院士47人,列全國各城市前茅。福州是著名僑鄉,旅居國外的僑胞和港澳同胞250萬人,遍佈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率民移居馬來西亞墾殖拓荒的黃乃裳,被譽為沙撈越“新福州之父”。“華人首富”林紹良、“世界糖王”郭鶴年、“香煙大王”蔡雲輝、“木材大王”黃雙安等在海外的創業史,更使福州人剛強自信、刻苦耐勞的精神發揚光大。福州又稱“榕城”,城內外榕蔭鬱鬱,古樹名木良多,宋代太守張伯玉倡植榕樹以後,“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古榕、桂、樟、柑桔、荔枝、橄欖、玉蘭、茉莉等名木、名果、名花飲譽華夏。福州是“福地寶城”,農作物一年三熟,盛産稻、麥、油菜、甘薯,四季瓜果飄香,四時蔬菜常青。淡水養殖魚類120種,海洋魚類500多種,已成為全國三大水産養殖基地之一,水産品産量佔福建省1/3以上。森林覆蓋面大,礦産資源豐富,葉臘石蘊藏量全國第一,城內還有豐富的地熱資源。

  城市現狀

  福州是沿海港口城市,全國綜合改革試點城市。1996年國內生産總值3976.7億元。現有工業企業3.2萬家,年總産值716.96億元。職工每人平均工資6453元。全市擁有鄉鎮企業1.029萬家,年總産值628.81億元。投資60多億元建成了華東地區最大的水電站--水口水電站。籌東電廠、榕昌電廠、明達電廠、山仔水利樞紐、安仁溪水電站等相繼投産。總投資32.28億元的現代化大型國際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于1997年6月23日正式通航。建成福州長途電信樞紐大樓、國貿廣場、天福大酒店等20層以上高樓36座。農業耕地面積14萬公頃,年農業總産值184.12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847元。森林面積60萬公頃,城市每人平均綠地面積5.1平方米。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年水産品産量87.02萬噸,每人平均水産品擁有量144公斤,相當於全國平均數的7.4倍。福州交通發達,有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多功能、多層次的交通網路。完成了3條國道的拓寬改造,福州至廈門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行。福州港已開通日本、東南亞等國內外航線60個港口航道,並進入全國十大集裝箱碼頭行列。福州境內有鐵路104.11公里。福州義序機場和長樂國際機場擁有35條國內航線和7條國際航線以及港澳地區2條航線。福州郵政電信業高速發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6.55萬門,電話普及率30%以上。199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2.53億元,進出口總值49.45億美元。積極開發特色旅遊資源,年接待旅遊者12.06萬人。“科技興市”取得新成果,在全國博覽會上獲得優秀星火計劃項目獎10項。衛生、教育事業也有較快發展,全市共有高等院校12所、普通中學359所、農職業中學65所,在校學生10萬多人。各類衛生機構1067個,床位18486張。福州市先後進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行列,三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並獲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稱號。

  名城保護與發展規劃

  福州是沿海港口城市,全國綜合改革試點城市。1996年國內生産總值3976.7億元。現有工業企業3.2萬家,年總産值716.96億元。職工每人平均工資6453元。全市擁有鄉鎮企業1.029萬家,年總産值628.81億元。投資60多億元建成了華東地區最大的水電站--水口水電站。籌東電廠、榕昌電廠、明達電廠、山仔水利樞紐、安仁溪水電站等相繼投産。總投資32.28億元的現代化大型國際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于1997年6月23日正式通航。建成福州長途電信樞紐大樓、國貿廣場、天福大酒店等20層以上高樓36座。農業耕地面積14萬公頃,年農業總産值184.12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847元。森林面積60萬公頃,城市每人平均綠地面積5.1平方米。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年水産品産量87.02萬噸,每人平均水産品擁有量144公斤,相當於全國平均數的7.4倍。福州交通發達,有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多功能、多層次的交通網路。完成了3條國道的拓寬改造,福州至廈門的高速公路正在興建之中。福州港已開通日本、東南亞等國內外航線60個港口航道,並進入全國十大集裝箱碼頭行列。福州境內有鐵路104.11公里。福州義序機場和長樂國際機場擁有35條國內航線和7條國際航線以及港澳地區2條航線。福州郵政電信業高速發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6.55萬門,電話普及率30%以上。199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2.53億元,進出口總值49.45億美元。積極開發特色旅遊資源,年接待旅遊者12.06萬人。“科技興市”取得新成果,在全國博覽會上獲得優秀星火計劃項目獎10項。衛生、教育事業也有較快發展,全市共有高等院校12所、普通中學359所、農職業中學65所,在校學生10萬多人。各類衛生機構1067個,床位18486張。福州市先後進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行列,三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並獲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稱號。

 
編輯:魏萌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