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海峽西岸經濟區交通概況

  時間:2007-11-15 08:39    來源:台灣網綜合     
 
 

  公路建設現狀

  福建省目前已基本形成6條國道和17條省道組成的較為完善快捷的高等級公路網,10條“入閩通道”也基本建成。2004年底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6208公里,比1978年增加27099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043公里,實現了市市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336公里,二級公路6150公里,以省會福州為中心的“四小時經濟圈”正式形成。貫穿福建沿海南北,長達700公里的連接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同三線福建段高速公路,以及貫穿北京、江蘇、江西等7個省市的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已全線開通。

  港口發展現狀 
 
  全省已建成投産的沿海港口生産性碼頭泊位數50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58個,港口吞吐能力近1億噸,建成湄洲灣、廈門灣兩條10萬噸航道。建成8個國家一類開放海港口岸。廈門、福州兩個港口進入全國十大港口行列。港口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外貿進出口貨物主要通過海運完成,沿海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佔港口吞吐總量40%以上。福州港、廈門灣港口是我國臺灣海峽兩岸直航的試點口岸,自1997年試航以來,對台貿易量不斷增加,航次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長。全省沿海中小港點眾多,在3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分佈了45個港點和港區,約佔全省港口吞吐量的四分之一。建設了一批依託港口的工業區、保稅區。一些港口利用水運條件發展了一批臨港工業。

  鐵路發展現狀

  近年來,全省鐵路建設圍繞“構築快速通道,完善區域路網,改造既有線路,配套港口鐵路”的總體思路全力推進,到2004年底,贛龍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建成或基本建成鷹廈、橫南、龍梅、贛龍等4個鐵路進省通道,營業里程為1471公里,電氣化里程875.2公里。2004年12月,鐵道部與福建省政府簽訂了《關於加快福建鐵路建設有關問題的會議記要》,共同商定加快推進福建鐵路建設。從現在起到2010年,我省將總投資1000億元,開工建設溫福鐵路、福廈鐵路、廈深鐵路(福建段)、龍廈鐵路、以及江西向塘至福州港和湄洲灣港鐵路等項目。目前,第五條進出省通道--溫福快速鐵路和福廈鐵路已動工建設,漳潮鐵路、龍廈鐵路已列入全國鐵路建設規劃,正在加快項目前期工作。

  機場建設現狀 
 
  改革開放以後,福建民用機場建設進入了大發展階段。1982年,動工修建第一個地方政府自籌資金建設的民用機場——廈門高崎機場。福建已擁有廈門高崎、福州長樂兩個國際機場和泉州、武夷山、連城三個支線機場。目前,省內福州長樂、廈門高崎、泉州晉江和武夷山4個機場已開通國內航線123條,國際、港澳航線25條,每週始發的國內航班1119班次,國際、港澳航班171班次,加上泉州晉江、南平武夷山、龍岩冠豸山3個支線機場,旅客運輸量623.24萬人次;經過20多年的拓展,福建民航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民航資産總額上百億,從業人員超萬人,福建已由過去的民用航空最落後省份走入最發達省份的行列。

 
編輯:魏萌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