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廈門特區三十年:廈臺交流頻繁見證兩岸情緣

  時間:2011-12-30 13:3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2月12日繁忙的廈門海天集裝箱碼頭。張國俊 攝

  廈臺有多親?《臺灣府志》中寫道:“臺郡與廈門如鳥之兩翼。”廈門經濟特區因臺而設,因臺而開放,因臺而發展,至今已逾30年。現在的廈門已經是臺灣同胞出入大陸人數最多的口岸之一,是兩岸經濟合作最密切的區域之一。

  “小三通”,讓寂寞煙消雲散

  2001年開通的廈金航線,是廈門對臺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一個縮影。到今年9月,廈金航線共運送旅客680萬人次。作為兩岸民眾往來的“黃金通道”,航線出入境旅客人數首破100萬人次,用了4年8個月時間;第二個100萬人次,用了1年6個多月時間;第三個100萬人次,用了1年4個多月時間;第四個100萬人次,則僅用了不到10個月時間。

  “短短幾年時間,就出入如此巨大的旅客人數,足以説明‘小三通’深受兩岸民眾特別是臺胞的歡迎。”廈門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陳信仲説。

  廈金“小三通”直航,是中斷50多年的兩岸海上直航實現的歷史性突破;兩岸“大三通”開啟之後,廈門水到渠成被列為兩岸包機直航點、海上直航口岸、率先實現“大三通”的口岸之一。

  “‘小三通’不只是一種便利的交通方式,更是親情、愛情的一種紐帶。”法藍瓷大中華區行銷副總經理周政輝深有感慨。一年前來廈門,捨不得家人的他覺得來廈門工作會很孤單,然而,“小三通”的便利,讓他覺得在廈門就好像在臺灣,因為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就相當於開車從臺北到臺中。在廈門感到寂寞時,只要一想到兩個多小時就到家了,寂寞感就會煙消雲散,他説。

  臺交會,搭起海峽彩虹橋

  臺灣中華電子商務産業協會會長謝長峻參與臺交會的歷史不算長,只有短短兩三屆。但是某種程度上,他比那些參加了十多屆的臺灣機電界人士更有代表性:“我們協會會員隊伍一直在壯大,對臺灣的電子商務産業已經很有影響。我們要來臺交會,發出通知之後,很多人就説要來。”

  2010年臺交會,他專門帶了十多位臺灣業界精英參加論壇。2011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正式生效後的首屆臺交會,謝長峻又帶來了龐大的代表團。

  謝長峻透露,在電子商務領域,臺灣以前跟歐美國家聯繫比較多,但現在要逐漸拓展到大陸,因為很看好大陸市場。“不要單單看到ECFA,要看到ECFA和‘十二五’規劃效用疊加後的效應。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住電子商務商機這只‘老鼠’,那都是好貓!”

  其實,謝長峻瞄準了臺交會這只“好貓”,對藉以搭起海峽兩岸彩虹之橋的廈門也青睞有加。在他看來,ECFA簽署之後,臺灣海運距離最近的就是廈門,這裡兩岸融合的氛圍也相當好,對臺灣業者都是很好的機會。

  投資區,見證臺商廈門情

  廈門多威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欽照,是最早來廈投資的臺商之一。作為廈門市榮譽市民,一説起與廈門特區的緣分,他的話匣子馬上打開了。

  在曾欽照看來,1995年開始,廈門的城市面貌突飛猛進,他的企業也飛速發展,廠房從佔地一層樓發展到了四層樓,仍不能滿足生産需要。此時,廈門海滄大橋開始興建,讓受交通限制一直頗顯荒涼的海滄臺商投資區成為臺商們關注的新熱點。1999年,大橋通車前夕,多威電子正式遷至海滄臺商投資區。到2010年,他公司的銷售額突破20億元人民幣。

  時光重回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大陸第一個臺商投資區在廈門海滄成立;隨後,廈門杏林、集美兩個臺商投資區先後誕生。至今,大陸四大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廈門有其三。

  而廈門在兩岸交流合作中扮演開拓者角色,正是得益於臺商投資區的設立。設立臺商投資區之後,廈門利用享有的經濟特區立法權,在大陸率先頒佈施行《臺商投資保護條例》,並在大陸第一個成立臺商協會和臺商會館,設立臺商投訴中心,為臺商在廈投資興業、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環境。

  “廈門特區的前10年建設我沒能參與,但我很慶倖,能見證和參與了特區後20年的成長、蛻變和繁榮。”曾欽照説。(王大可)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今年福建省財政總收入突破2500億元       福建“民生價格”為企業和群眾減負近10億元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