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廈門:科技成經濟發展主引擎

  時間:2011-12-26 13:08    來源:人民日報     
 
 

  “廈鎢的APT、氧化鎢、鎢粉、碳化鎢粉國際市場佔有率達50%,居世界第一。”國家鎢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吳衝滸近日自豪地向記者介紹。廈門鎢業從瀕臨破産邊緣的小廠發展成世界鎢業的龍頭企業,靠的是20多年走自主創新之路,開發了一批獨有的核心技術。廈鎢的成功是廈門特區建設30年堅持不懈走創新之路的縮影。目前,廈門的高新技術企業已有671家,佔福建全省的52%,産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40%;萬元生産總值能耗約為全國平均值的一半,提前兩年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廈門堅持走“創新驅動”之路,出臺《廈門經濟特區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等地方法規及配套政策,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2010年初,廈門獲得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授予的創新型試點城市稱號,同年4月在全國率先出臺全面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決定,確定創建創新型試點城市的戰略目標。

  廈門逐步增大科技投入,“十一五”期間全市財政科技投入達35.48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54倍,2011年財政科技投入8.7億元,比上年增長27%。2006年以來,廈門投入科技創新與研發資金9億多元,重點支援了39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重大産業攻關項目,帶動社會科技投入約40億元。實施人才“雙百計劃”,每年花1.5億元用於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

  廈門把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新興産業作為搶佔制高點的戰略措施,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和營造良好環境,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廈門光電産業2010年産值達到772億元,是國內光電顯示産業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和世界最大的節能燈生産基地,成為支柱産業。廈門投入鉅資建設科技園區,形成以廈門火炬高新區“一區多園”為主、其他工業園區為輔的科技産業承載體系。火炬高新區2010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298億元,成為福建省首個千億元園區。同安工業集中區、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軟體園、廈門科技創新園、生物醫藥産業園等高科技産業園區吸引和孵育了眾多科技型企業。

  廈門成為首個國家級“對臺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與臺灣20多個縣市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開展了兩項具有戰略意義的科技合作工程:中國科學院的“院地合作工程”和全國重點高校的“市校同發展科技合作工程”。

  廈門注重創新成果惠及百姓民生,通過組織開展醫療衛生、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數字城市、節能減排等關鍵技術攻關,提高了市民的健康水準和生活品質。(記者 蔣升陽)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泉州銀行業“三首創”讓小微企業“不差錢”       海外項目到福州來“相親” 有望達成合作200多項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