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福州再出糧食安全保障政策 最高補貼百萬元

  時間:2011-05-30 10:35    來源:福州晚報     
 
 

  福州是糧食主銷區,産需缺口大,全市60%的稻米消費量依靠省外補充調劑。昨天(29日)記者從糧食部門獲悉,為構建供應穩定、保障有力的糧食安全體系,日前福州市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實施意見(試行)》,對符合規定條件的糧食企業予以適當的財政資金扶持。

  多渠道財政補貼

  記者了解到,扶持政策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一、在産區糧食生産基地建設方面,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適當補貼”的原則,先行先試,推動福州糧油産業化龍頭企業到省外糧食主産區建立糧食生産基地,對基地前期建設資金,由市財政按照貸款資金2%的標準給予貼息,最高貼息金額不超過10元/畝;按照20元/畝的標準給予種糧大戶獎勵;對符合要求並經政府監管核定的日常動態儲備量,按每年350元/噸的標準給予補助;按市政府臨時調控要求,由基地生産的糧食在規定時間按規定數量運回的,按不低於100元/噸的標準給予運費補貼。

  二、在提升企業大米加工能力方面,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對大米日加工能力200噸以上、年實際加工量45000噸以上的我市大米加工重點企業,按其實際加工量給予每噸10元的補貼;年加工量超過55000噸的,超過部分每噸另增加10元補貼。同一企業每年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100萬元。

  三、扶持發揮骨幹糧食加工企業和骨幹糧店的作用。按照“權責一致、政府委託、適當補償”的原則,對符合規定條件的骨幹糧食加工企業,按其實際加工量給予每噸5元的補貼,年加工量超過3萬噸的,超過部分每噸另增加5元補貼,同一企業每年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25萬元。對符合規定條件的骨幹糧店,由市糧食局會同市財政局按其銷售量分三級評定,每年分別給予2萬元、3萬元、5萬元的補貼。

  糧食安全多了一道保障

  “這對福州的糧食安全來説又多了一道保障。”業內人士説,福州全市每年糧食總需求量270多萬噸,其中口糧需求量約130萬噸,自給率不到30%,是典型的糧食主銷區。目前全市稻米消費量的60%依靠省外補充調劑,面製品所用的小麥和飼料行業加工所需的玉米完全依靠省外主産區調入。

  記者了解到,為保福州糧食安全,我市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落實並增加糧食儲備;推進杜塢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建設,讓其成為保障市民口糧供應的平臺;健全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將松下港區建成東南沿海重要的糧油集散基地,成為“北糧南調”的接點;健全糧食産業發展體系,發展福州糧油加工企業等。而此次出臺的新政策,將進一步確保我市糧油的來源和加工。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第14屆海博會開幕 凸顯兩岸産業對接       閩平潭綜合實驗區:步入快車道 尋求新突破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