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福建: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時間:2011-04-18 10:07    來源:福建日報     
 
 

  文化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多次就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作出重要論述,近年來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文化産業振興規劃》,將文化産業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來抓。

  “今年,胡錦濤總書記在第二十二次中央政治局集中學習的時候發表講話,對整個十六大以來文化産業新的實踐做了概括和提煉。黨中央今年特別強調文化改革和發展,強調發展文化産業有利於推進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這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戰略意義。”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精神文化需求,創造了文化發展的機遇。綜合國力的競爭,文化的作用越來越大。各個國家目前都在大力發展文化,從以前軍事的競爭到經濟的競爭,以後進一步發展到文化的競爭,文化的地位在國際當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在這個時候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加大推進文化發展的力度,是一種必然的選擇。”該負責人表示,“黨中央作出的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産業發展的決策部署,開闢了文化發展的新境界。”

  進一步增強文化軟實力

  文化發展正經歷著歷史性變化,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為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了福建省文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任務。福建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福建省將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傳承弘揚特色文化,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創造力。重點保護髮展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閩都文化、紅土地文化、海絲文化、畬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好世界文化遺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以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開發,妥善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紮實推進閩南、客家、媽祖、畬族等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

  同時,福建省將堅持政府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全民為服務對象,逐步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擴大公共文化産品供給。推進市、縣(區)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藝術館、電影院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到2012年農家書屋覆蓋全省所有建制村。推動海峽演藝中心、海峽文化廣場、海峽數字圖書館等項目規劃建設。

  此外,福建省還將加強文化資源整合,促進文化與經濟融合,提高文化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準,打造全國重要文化産業基地,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福州、廈門、泉州要統籌規劃各門類文化産業發展,加快建設特色文化創意園區,率先在全省建立文化産業綜合基地。漳州、莆田、三明、南平、龍岩、寧德要依託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優勢,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文化品牌和産業基地。努力培育1-2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産業。使文化産業成為全省經濟的支柱産業,産值佔GDP的比重超過8%,帶動全省社會經濟轉型發展。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我們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市場準入、資金信貸、土地使用、財稅政策等方面,將制定出臺具體的實施意見,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該負責人介紹,“還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廣開渠道選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加快福建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進行機制創新,福建省將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區別對待、實行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單位的性質和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和辦法,鼓勵各地各單位在政策範圍內,大膽地闖、大膽地試,走出一條具有福建特色的文化發展新路子。(記者 余瀟)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廈門爭列赴臺個人遊首批城市 市政府參訪團赴臺推介       福建全省一季度資訊産品製造業呈現快速增長      
榕力爭打造3個千億元産業 建成一批溫泉旅遊項目       福建代省長蘇樹林調研在閩臺企和農民創業園      
福建平潭推進兩岸教育合作實驗園建設       福州港建設加速 “南北兩翼”吞吐量不斷攀升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