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回眸“十一五” 福建邁向“海西時代”

  時間:2010-12-29 15:43    來源:福建新聞網     
 
 

  30年前,在中國率先起步改革開放,掀開福建翻天覆地巨變的新篇章。而過去近5年,對於福建而言,“海西”是一個關鍵詞。

  盤點“十一五”,一個嶄新的“海西時代”開啟,福建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道路上向目標邁進。

  雖然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2004年年初即正式提出,但是對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全面部署,把海西戰略思路變成現實,還是“十一五”期間的事。

  改革開放以來,從“大念山海經”到加快閩東南開放開發,從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到構建“三條戰略通道”,再到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福建的發展戰略幾經拓展和深化。

  海西戰略是福建為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推動新發展而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面對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迅猛發展的勢頭,面對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先後實施,作為中國沿海開放省份的福建開始著力探索一條新形勢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路子。海西戰略思路由此應運而生。

  2006年,福建省第八次黨代會對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作全面部署,提出要把海西區建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沿平臺;“支援海峽西岸經濟發展”被寫入“十一五”規劃綱要,並在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中再次被重申。

  2007年,《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出臺;福建省委八屆三次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努力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支援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寫入中共十七大報告。

  2009年,國務院頒布《關於支援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正式從地方決策上升為中央決策,從區域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

  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海西區建設就是如此不斷明晰思路,紮實推進,深化內涵,持續提升,迎來新的重大機遇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近日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福建發展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的潛力巨大、空間廣闊。她特別指出,ECFA的全面實施,開啟兩岸關係的新階段,使閩臺深化交流合作迎來新機遇;經過“十一五”的不懈努力,福建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綜合實力不斷壯大,加快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

  2010年7月,福建緊緊把握國務院支援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明確“推動跨越發展”的思路。孫春蘭強調,把握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福建要用好先行先試的政策,加快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未來的海西建設與福建發展,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憧憬。(完)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金廈"小三通"碼頭"華麗蛻變"見證兩岸交流繁榮       閩臺評估行業協會簽署協議 建行業合作機制      
“小三通”造福兩岸 福建發佈10週年十大亮點       泉州海西石化新城慶建區10週年 臺業界期加強合作      
福建“十二五”開局之年投資力爭突破萬億       合作入實質階段 閩平潭首個臺企項目奠基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