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藍火計劃”推進漳州科技産業發展

  時間:2010-10-29 10:56    來源:福建日報     
 
 

  為充分發揮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仲介機構和企業等各方面的作用,推進漳州市與國內高等院校産學研科技協作的深度與廣度,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向漳州企業轉移,引導和支援創新要素向漳州企業集聚,切實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服務漳州經濟和社會發展,漳州市政府決定與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共同推進“藍火計劃”,並於今年1月18日正式啟動。

  “藍火計劃”實施以來進展順利,並取得初步成效。“藍火計劃”項目工作初步上軌道。成立了中國高校技術轉移(漳州)中心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漳州市大部分縣(市、區)也設置了相應的機構,制訂“藍火計劃”實施方案。如龍海市制訂《“藍火計劃”——龍海市重點區域實施方案》,龍文區、長泰縣積極投入示範區建設,漳州市初步形成了企業與高校的協商對接機制。

  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進展。“6+2”技術轉移示範基地的成立及投入實施,對完善該市區域創新體系和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産學研合作模式取得新突破。通過實施“藍火計劃”,來自全國46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到漳州市參與産學研合作,而且合作模式逐步由單個之間向多所高校與整個行業、産業、開發區全面合作轉變,由短期零散式向長期穩定和戰略聯盟式轉變,由企業單項技術研發向行業共性技術轉變。

  有利於帶動漳州市創業創新人才的培養。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出臺《福建省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暫行辦法》、《海西産業人才高地建設實施辦法》和《海西創業英才培養實施辦法》等三個文件,通過“藍火計劃”,開展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活動,充分利用高校教育優勢和人才優勢,有效帶動了漳州市科技人才特別是學科帶頭人和推動産業發展的領軍人才的成長。

  有力地推動了漳州市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通過實施“藍火計劃”,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和高校科研所為技術依託相結合,不斷擴大合作規模領域與提高合作品質水準,透過産學研科技協作,56個簽約項目的實施,解決了一批漳州市産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有力地推動了漳州市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加快科技産業的發展。(記者 何祖謀 )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廈門高集海堤開口改造工程啟動       原生態高山茶文化創意産業園在福建大田奠基      
泉州臺商投資區“五大戰役”成果顯著       福建泉州船廠將填補福建沿海修造船空白      
龍岩組建海峽客家旅遊公司 推進旅遊資源整合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