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成果探析:創新臺農創業平臺

  時間:2010-04-14 09:46    來源:漳州新聞網     
 
 

位於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臺資農業企業——漳州鎮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名貴蝴蝶蘭嬌艷動人。 邱耀斌 攝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蝴蝶”出墻來。漳州鉅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玻璃溫室內,一簇簇調皮的蝴蝶蘭探出頭來,翩翩欲舞。

  這個春天,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更美,更富生機,更具活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與海西建設“同頻共振”,經歷不平凡的創建歷程,經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在2010年收穫了最高的讚譽。

  2010年2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視察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親切看望在這裡創業的臺商代表。總書記稱讚:“這個園區辦得好,是兩岸農業合作結出的豐碩果實,為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最高評價。

  先行先試共創業,一朝成名天下知。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有何發展成果?何以獲此殊榮?這些問題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與思考。這個讚譽讓這裡的創業者亦感到震撼,一直忙著追求、忙著探索的他們,也許不曾系統地總結過自己。近日,當記者走進創業園,與他們一起回望走過的路、拾起一地的果實時,漳浦縣政協副主席、創業園管委會主任吳川澤不禁感慨:作為全國臺灣農民創業園的首創地,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較好地實踐了為臺灣農民創業提供平臺、推動兩岸農業合作、實現兩岸農民共贏的辦園宗旨,實至名歸。追本溯源,探析創業園發展成果,記者對“創業園”三個字有了自己的解讀。

  好在於“創”:創新,創業

  ——創新對臺合作理念,創新臺農創業平臺

  “創業園,首要在於‘創’。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是全國第一家獲批創辦的,至今全國已有20個同類園區。”創園時挂職任漳浦縣委常委、創業園管委會首任主任,現任福建省委督查室正處級督查員盧沛倫説,創業園的誕生與發展,在於不斷創新創造。漳浦在對臺農業合作交流中走在前面,有很好的基礎。2004年,當時兩岸關係尚不明朗,省委七屆七次全會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漳州市、漳浦縣領導審時度勢,尋找到了融入海西建設的切入點。

  漳州市外經局外資科科長方志堅博士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漳臺農業合作大致可以分為試探起步(1980年~1990年)、興起發展(1991年~1996年)、拓展深化(1997年至今)三個階段,1997年漳州在全國首批獲准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以後,漳臺農業合作掀開了新的一頁。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設立,是漳州對臺經貿交流合作的又一創新之舉。

  盧沛倫、方志堅的説法得到了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主任鄭智平的認同。鄭智平是市人大“推進臺灣農民創業園加快建設”課題調研組的主要成員,曾深入全國各地的臺灣農民創業園開展調研,掌握了許多第一手的資料。他認為,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在創新理念、創新平臺、創新服務等方面走在全國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前列。

  經過深入採訪,查閱大量資料,記者發現,“三個創新”在創業園的發展脈絡中可圈可點。

  創新對臺合作理念。早在1981年,漳州市就引進福建省首家臺資企業;1984年,漳浦縣就留住了一位被當地人叫做“臺灣邱”的臺商,開啟了漳浦對臺農業合作的序幕。1999年至今在創業園核心區舉辦的海峽兩岸花博會,已成為臺農創業成就展示、兩岸農産品展銷的重要載體,成為“中國十大政府主導型展會”,享有“北有北京農博會、南有漳州花博會”的盛譽。而隨著“海西建設”的提出,漳州又先行先試創建臺灣農民創業園。正因為在對臺交流合作中有著不斷創新的理念,大陸首家臺灣農民創業園得以花落漳浦。

  創新臺農創業平臺。創業園“築巢引鳳”, 規劃先行,基礎先行,政策先導。重點區域的規劃面積達30萬畝,將建成科技服務、創業孵化、花卉集散、農博會展、海峽兩岸丘陵山區農機演示五大中心,打造花卉、果蔬、茶葉、漁業、物流、農産品加工六大産業區,至今已籌措4000多萬元的資金用於核心區基礎設施投入。此外,漳浦還在全國率先出臺《臺灣農民創業園優惠政策》,從稅費、土地、金融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

  創新服務台農舉措。創業園成立“臺農企業之家”,前移各類服務窗口,為臺企提供優質服務;設立“維護臺商合法權益合議庭辦案點”,更好維護臺商合法權益;允許臺農直接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更廣泛吸納臺農入園創業……這些做法,在全國大都是首創。在近年金融危機衝擊中,各級更是鼎力扶持,臺企無一倒閉。

  “三個創新”為創業園注入了強大的活力與動力。至今,以創業園為核心,漳浦縣已吸引240多家臺資農業企業,合同利用臺資近6億元,成為福建省引進臺灣農業企業最多的縣份。

  好在於“業”:事業,産業——成就臺商事業,培育一方産業

  “為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是總書記對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重要評價。當總書記對臺商們説:“兩岸農業合作有很多優勢,完全可以發展得更好。我們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做”時,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大聲回答:“合作發展,共創雙贏!”

  “合作發展,共創雙贏”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景,也是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成就的生動寫照。伴隨著創業園的發展,臺企成長速度驚人,臺商事業迅速做大。

  黃瑞寶的公司蝴蝶蘭生産總量短短幾年間翻了好幾番,如今年産量達500萬株。臺商張唐維創辦的鎮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最初只有2000平方米玻璃溫室,現在擴展到20000平方米,年生産蝴蝶蘭超過1000萬株,年出口額超過800萬美元。

  “贏”在大陸創業,是李瑞河的切身體會。1993年,他在臺灣事業受創,企業虧損,快要花甲之年回到漳浦“二次創業”,創辦天福集團,17年間在國內開設1000多家“天福茗茶”連鎖店、擁有員工1萬多人,成為全國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集團還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茶博物院,4A級旅遊景區“唐山過臺灣”石雕園和世界唯一的茶專業高校——漳州天福茶職業技術學院。“臺商的廣闊天地在祖國大陸,臺茶的出路在祖國大陸。”李瑞河對記者這樣表達在祖國創業的感受。

  對“合作雙贏”,省社科院臺研所所長吳能遠如此分析:“當地農民從臺農那裏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生産經驗,臺農與企業周邊的當地農戶建立原料供應關係,有助於當地農民致富,有助於臺企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臺灣農業還引進了優良品種,提高了當地農産品的深加工和附加值,改善了農業結構,利於傳統農業轉軌。同時,臺灣農産品有其穩定的國際市場,擴大了當地農産品的出口能力。”

  吳能遠的分析得到了有關資料的印證。據統計,近年來,漳浦共引進臺灣農業優良品種近300種,其中花卉類就有140多種。對臺農業合作帶動漳浦乃至整個漳州花卉産業的發展。2009年漳州市花卉種植面積近10萬畝,銷售額16.5億元,出口額達2476.6萬美元,約佔全國10%、福建省85%。其中2009年漳浦花卉類推廣種植面積達5萬畝,從業人員5萬多人,總産值6.7億元,年銷售收入4.9億元,出口額1000萬美元。僅在創業園核心區內,就有10多家臺資企業建造了6萬多平方米的大棚種植區,從臺灣引來的蝴蝶蘭系列産品30多種,年産蝴蝶蘭成品花200多萬盆,培育組培苗2000多萬株。在臺企的帶動下,當地衍生出十幾家以花卉種植、行銷為主,兼營“綠化工程”的本土花卉企業,從事花卉生産、行銷的人員就有1000多名。創業園核心區一帶,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南花都”。

  對於“學臺商的”,位於漳浦縣馬口的春華園藝公司老闆鄭春華感受頗深。由於業務關係,她經常向創業園臺商請教,學到了豐富的經驗。經過6年發展,公司不斷擴大,如今已有100多畝基地,産品遠銷海內外。説起創業園的好處,她高興地説:“我們學到本領,找到致富的門道!”

  好在於“園”:莊園,家園——既是創業熱土,又是溫馨家園

  總書記在與臺商們交流時説,現在兩岸正在商談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是一件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實現互利雙贏的好事。在商談過程中,我們會充分考慮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農民兄弟的利益,把這件好事辦好。“臺灣農民兄弟”這一稱呼,讓臺商倍感親切。這一稱呼也喚起了他們對漳臺兩地同胞相濡以沫、親如兄弟的溫暖記憶。

  “漳州的投資環境很好。”黃瑞寶親口告訴總書記。這句話,隨著傳媒的傳播,傳遍了全世界。

  對此,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洪璐説,在創業園,臺灣農民兄弟既能夠實現創業夢想,又能夠感受到祖地親人深厚的感情。創業園對臺灣農民兄弟來説,“既是創業熱土,又是溫馨家園”。

  讓臺商在投資興業中享受親人般的服務待遇,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馨,這已成為漳浦乃至漳州各級的統一認識和一致行動。在創業園,工商、商檢等一系列服務窗口全部在園內設立。管委會讓臺商盡可能多地參與園區産業發展研究、涉臺案件調解、園區規劃建設等方面的事務。從2008年開始,創業園先後聘請4位臺灣專家為園區客座研究員;聘任兩位臺商為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

  根植沃土,播種希望,收穫夢想。臺商陳清卯早先在創業園創辦了集臺灣高優水果和花卉品種的引進、種植、貯運、科研推廣和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1999年6月胡錦濤在漳州考察時曾到過他的公司,今年他親口告訴胡總書記,十幾年來,公司有了很大的發展。公司在創業園建了15個溫室大棚,主要生産花卉和水果,去年産值達到1600萬元。而他這十幾年,更是在漳浦“安家落戶,倍感溫馨”。

  “茶樹的根在大陸,我的根也在大陸。”祖籍漳浦的李瑞河來大陸投資的十幾個春節,大都是在漳浦與員工一起邊吃年夜飯,邊開迎春晚會度過的。他的幾個兒子,娶的也都是大陸女子。大兒子李國麟的夫人就是漳浦人。

  黃瑞寶的兒子黃聖閔放棄在臺灣的工作,來到創業園與父親一同創業。作為“臺商第二代”,像黃聖閔這樣子承父志來到漳州開闢自己天地的,已越來越多,成為在漳投資臺商中的新生力量。

  “創業園過去辦得好,未來還要辦得更好。凡是對兩岸同胞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辦。歡迎更多的臺灣兄弟來漳浦投資興業,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談及創業園的未來,吳川澤充滿信心。(閩南日報記者 陳惠貞 劉貴枝 通訊員 浦報組)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紀實:與海西建設“同頻共振”       漳州輸臺水産品一季度形勢良好      
福建旅遊經濟增長強勁 前3月“吸金”近三百億       廈門集美區多種舉措緩解臺企用工難      
福建創投企業風險補償門檻提升 增加4個條件       福清斥資百萬元重獎2009年度著名商標企業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