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福建石獅崛起百億服裝輔料産業集群

  時間:2010-03-10 13:03    來源:新華網     
 
 

  15年前,當福建石獅華聯服裝配件企業有限公司年銷膠針根數超過全球人口時,董事長黃文遠十分困惑:“這麼多膠針都用到哪去了?”

  如今,華聯年銷膠針已逾180億根,以華聯為龍頭的石獅服裝輔料行業也迅速成長為從業人員近10萬人、年産值逾百億元的産業集群。

  “中國休閒服裝名城”石獅的服裝輔料行業發韌于改革開放之初。1981年,華聯在寶蓋鎮鋪錦村投石問路。像當地其他企業一樣,華聯靠來料加工起步,引進設備生産低檔鈕扣。隨著生意看漲,黃文遠舉“輕”若“重”,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國內優秀人才生産鈕扣等“小玩意”,佔領國內服裝輔料的制高點。

  1985年,華聯的“心臟”——模具車間成立。來自全國各地的10多名高工對引進技術和設備進行消化、再創新,直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今,模具車間已變身為擁有100多名技術人員的模具廠,在四合扣、膠針、拋光等生産工藝方面開發了30多項在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專利技術,形成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核心競爭力。

  華聯靠不起眼的輔料小商品做出了大市場、大品牌。2006年,華聯獲中國馳名商標;2007年,依託華聯的紡織工業(福建)服裝輔料創新中心獲准成立;2008年,華聯獲聯合國採購供應商資格。華聯每天生産60多噸産品,雄踞國內中高端輔料市場,即使在金融危機中依然接到源源不斷的海內外訂單。

  在華聯的帶動下,大批小五金、塑膠配件、電腦繡花、商標、鈕扣等服裝輔料企業應運而生。最初這些企業多為家庭小作坊,主要為華聯配套。隨著石獅服裝産業的發展壯大,全市服裝輔料行業強勁增長,小企業紛紛上規模、上檔次,形成了以“中國服裝輔料服飾名鎮”寶蓋鎮為中心的産業集群。

  目前,石獅輔料行業擁有400多家生産企業,産品涵蓋服裝、鞋帽、箱包、家用電器以及汽車、手機、電腦等産品的裝飾配件,基本形成從原材料供應到壓鑄成型、拋光、電鍍、點漆、成品等加工工藝齊全的産業鏈。

  黃文遠説,完整的産業鏈和高度專業細化的分工給石獅輔料行業帶來無可比擬的低成本優勢。鋪錦村只有3000多人口,卻有150多家以小五金配件為主的輔料企業,僅在廣州就開了180多家店面。“這裡生産簡單模具的成本只要外地的幾分之一,走出3公里,同類企業就難以生存。”

  據估計,石獅輔料産品中最有特色的小五金配件佔全國市場8成以上,1000多家銷售網點遍佈全國各大城市,産品出口歐美、東南亞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輔料正從實用功能向裝飾功能轉化,輔料設計已融入服裝整體設計之中,成為時尚、流行的關鍵元素,在這個意義上,輔料正日益“喧賓奪主”,成為服裝品牌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制勝籌碼。

  “在服裝産業中,輔料構成産品核心競爭力要素之一,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石獅市經濟局副局長林金場説,經過多年發展,石獅輔料行業已日趨成熟,應進一步做大做強。針對市場建設相對滯後的狀況,市政府正加速推動輔料專業市場建設,以此來規範、整合、提升整個輔料行業。

  身兼石獅服飾鞋帽輔料行業協會會長的黃文遠説,由協會牽頭建設的輔料專業市場佔地近80畝,投資四五億元,建成後將成為擁有2000多個店面的配套超前的專業市場,必將推動石獅加速邁向全國輔料研發、生産、銷售中心。 (記者巫奕龍)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張昌平:支援海西現代化綜合交通網基礎設施建設       廈門成為大陸最大臺灣水果和水産品集散地      
東山今年前2月水産品出口值突破1億美元       虎年福州樓市平穩開局 政策衝擊價穩量跌      
海西高新生物醫藥園今年下半年正式動工建設       福州首套房首付提至3成 購房者無所適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