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廈門港成海西首個億噸大港

  時間:2010-03-02 10:48    來源:商報     
 
 

  商報訊(記者 林喆 通訊員 劉頻)去年持續的金融危機對我國港口進出口造成了嚴重影響,但是廈門港的表現格外亮麗:全港貨物吞吐量完成1.11億噸,成為海西首個億噸大港!

  昨天,廈門海關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廈門市先後投入的103億元鉅資,著力推進廈門港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設以及創新通關模式等,是去年廈門港吞吐量成為“海西第一”的重要原因。

  業內人士稱,廈門港至此將有望躍升為國內西部內陸省份的“出海口”乃至國際轉机樞紐港。

  看國內

  廈門漸成內陸“出海口”

  據了解,為了讓更多內陸地區企業順利從廈門港進出,將廈門港打造成內陸省份“出海口”,廈門海關已和中西部等地區的海關建立合作機制,開通“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目前,南昌、武漢、長沙、貴陽、銀川、重慶、成都、西安、蘭州、西寧、昆明等22個海關所轄企業均可通過該模式從廈門港進出口,範圍覆蓋了大半個中國。廈門海關統計顯示,“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內陸企業的青睞。2009年該關驗放通過該模式通關的貨物達240.24萬噸,同比大幅增長111.8%。

  業內人士稱,隨著諸多10萬噸級碼頭的陸續建成和投産,廈門港的“胃口”正越來越大。如果各方能夠出實招將廈門貨源腹地進一步延伸至福建西北部、江西、湖南,乃至中西部,廈門港邁向國際樞紐港的步伐必將更穩健。

  看國際

  瞄準“國際轉机樞紐港”

  在扮演內陸省份“出海口”的同時,有關人士稱,“國際轉机站”或是廈門港更有吸引力的定位。

  據統計,2009年廈門港國際轉机業務完成17.5萬標箱,同比增長高達75.2%!

  廈門海關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為了支援國際轉運,廈門海關已經啟用“國際轉運3.0版系統”,實現了“提前申報、先轉後核”,將二次申報變成提前一次申報。原來企業需要跑海關遞交申請,蓋章審批的事情,現在只需坐在電腦前就輕鬆完成,原來需要大約半個工作日的事情,現在10分鐘就可以搞定。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 福建排名第九       2月份廈門口岸臺灣水果進口量增長70%      
廈門港主航道擴建15萬噸級工程開工建設       今年廈門火炬高新區將添一家百億元臺企      
農業部:進一步幫助臺灣農民開拓大陸市場       福建東山兩千噸魚蝦運供臺灣元宵節市場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